-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坡仙遗范与常州风雅-戚墅堰中学
PAGE
PAGE 13
坡仙遗范与常州风雅
戚墅堰实验中学 颜正源
小 序
清康熙帝玄烨曾在常州题书“坡仙遗范”。我认为,坡仙的内涵与苏东坡的中隐文化思想有关。坡仙乃外在称号、表面现象,而中隐乃其内在本质、文化性格。苏轼在《与子由书》中说过“任情逍遥、随缘放旷”八个字,前四字乃闲适情趣之谓,后四字乃旷达襟怀之称。古人简称为闲旷。此乃中隐思想的两个特点,也是坡仙内涵最本质的文化性格。
苏轼曾十余次亲临常州:公干、探亲、访友、游览、卜居、养病······直至逝世。苏轼是北宋中层士大夫文人的杰出代表,官僚、学者、才子三者集于一身,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倾向于雅致化、诗意化、庄禅化、闲适化的情调与氛围。这就是历来流传的风雅生活。苏轼在常州期间也留下了他的以吏为隐、悠闲放旷的风雅足迹。
本文仅从苏轼在常州的风雅生活中,选取赏花、品茗、食鱼、归耕、栽橘、蓴羹、观画、钱喻、题名、哀祭等十个片断,描绘出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月下的漫步者、诗人、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的一个侧面。让我们今天的人能够更全面、更真实、更立体、原生态地认识和了解苏轼,把握其文化性格中具有“仙”的气味与智性化的特色。
赏 花
北宋熙宁七年夏,苏轼又一次踏上常州的土地。他游览了太平讲寺。据《咸淳毗陵志》载:该寺“在郡东门外,齐高祖创建。乾元中,僧法偁始大之,宋改太平兴国禅寺。”苏轼似乎不止一次去拜访过太平寺,写过多首观赏牡丹的诗歌。
武林千叶照观空,别后湖山几信风。
自笑眼花红绿眩,还将白首对鞓红。
这首诗两次写到“红”.,均采用了对比方法。一是红花与绿叶的对比,由于红绿交叠、互映,数量、品种繁多,让苏轼看得眼花缭 乱,目眩眼迷;一是红花与白首的对比,从岁岁年年的红牡丹国色天香、妖娆艳丽,反观自己人近中年,却两鬓苍苍、白发飘飘了。苏轼只能在“自笑”中达观以对了。
苏轼还由常州太平寺之牡丹联想到“武林千叶照观空”的繁华、灿烂的盛景了。那是一种多麼使人牵肠挂肚的风雅之事啊。武林,即杭州;观空,乃吉祥寺之楼阁,此乃代指吉祥寺。前年,他曾在此地观赏过牡丹: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苏轼在《牡丹记叙》一文中说:“熙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余从太守沈公观花于吉祥寺僧守璘之圃。······酒酣乐作,州人大集。金盘彩篮以献于坐者,五十三人。饮酒乐甚,······观者数万人。”而自己观赏完毕,插花醉归。杭州十里长街竟成了观赏苏通判(相当于今日之副市长)簪花醉归的喜剧场所。
“烁烁明灯照欲燃”,已开放的牡丹,鲜红的犹如一盏明灯,在朦胧清阴的雨雾中,闪烁着光亮,似乎那灯笼欲燃烧起来。这是写雨中之牡丹。“一朵妖红翠欲流”,这是写春日下的牡丹。明明是红牡丹,怎麼会“翠欲流”呢?南宋大诗人陆游解开了这一矛盾:“翠欲流”是蜀语方言,鲜明的意思。“妖红翠欲流”是指牡丹开放时,那妖艳的红色,明亮得似乎要流淌下来。这与之前写的“烁烁明灯照欲燃”,真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另一次游览太平寺是与老前辈、北宋状元、学士张弼(字秉道)同行的。据苏轼记载:游太平寺净土院观牡丹,中有淡黄一朵,特奇绝,为作小诗。
醉中眼缬自斓斑,天雨曼陀照玉盘。
一朵淡黄微拂掠,鞓红魏紫不须看。
大概是多喝了几杯酒,醉眼迷朦,进入寺院,仿佛那遍地的牡丹是上天落下曼陀罗花。只有一朵淡黄色的牡丹花在轻轻地飘拂。确实,在万千红的紫的色泽中,一朵淡黄色牡丹,还不令人称绝叫奇吗?这是老天赐予的奇遇啊。想想在杭州时等待牡丹吐艳的心情,那是多麼焦急啊。
东君意浅著寒梅,千朵深红未暇栽。
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论时节遣花开。
冬去春来,东风送暖。苏轼又一次踏入吉祥寺,迎接他的却是寒梅,红红的一大片。失望之余,突发奇想:希企来一个能“不论时节遣花开”的“道人安七七”让牡丹提早开放。这是他赏花心切,诗心(童心)大发了。第二年十月,一个冬日,吉祥寺的牡丹花竟然冲寒开放。这简直太不可想象了,神话变成了现实:
当时只道鹤林仙,解遣秋光发杜鹃。
谁信诗能回造化,直教霜卉放春姸。
别人可以不信,自己能不信吗?去年的一首诗“能回造化”,迎来了今年冬日的牡丹花的提前开放。这当然又是苏轼童心——诗心再次发作了。
正是有此“牡丹情结”萦绕在苏轼的心灵上(诗心、童心上),所以在万紫千红中看到一朵黄牡丹,特感“奇绝”,不由诗心大发了。
品 茗
无锡惠山,北宋时期隶属于常州府。到惠山,就是来到常州。熙宁六年冬,苏轼沿漕运北上賑灾,顺道拜访惠山寺。钱道人陪同苏轼登上惠山绝顶,观望太湖风景;苏轼端出珍藏的极品茶——小团龙凤茶与之共享,以示尊敬和友好,并赋诗一首,其中颔联乃名句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事件与概率(古典概率、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小题综合解析- 十年(2015-2024)高考真题数学分项汇编(全国).pdf VIP
- (2025)小学生诗词大会竞赛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 VIP
- 临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谱系疾病与抗糖脂抗体相关性研究进展 .pdf VIP
- 2025年钛铁项目建设总纲及方案.docx
- AB-罗克韦尔PowerFlex755变频器操作说明.pdf
-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含课件.pptx VIP
- 2025诗词大会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小学诗词大会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