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价值和开发途径探索.docVIP

河北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价值和开发途径探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价值和开发途径探索   摘 要:河北传统音乐文化蕴藏丰富,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重要资源。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河北传统音乐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激发其生命力,实行现代转型。   关键词: 传统音乐文化; 功能价值; 利用途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5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音乐文化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得到较大彰显。利用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增强本土文化竞争力的认识渐趋加深。如何认识传统音乐文化遗产功能价值,如何加以开发利用,早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问题。本课题研究对河北传统音乐文化功能价值加以科学分析,提出开发利用的多种途径,为河北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河北传统音乐文化价值分析   河北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对满足群众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一)品牌价值   要打造文化品牌不能走精英文化的路子,传统音乐文化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憾。近年来,张家口蔚县举办了系列民俗或旅游文化节,将秧歌、打树花、拜灯山、民间社火等传统民俗活动,打造为吸引游客的旅游品牌,全方位展示蔚县的民俗文化,提高了蔚县的知名度,传统音乐文化品牌价值得到很好体现。   (二)经济价值   传统音乐文化的经济和开发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对当地经济会产生相当的影响。自古以来,蔚县百姓爱看戏,因为爱看曲人们将戏曲故事以剪纸形式表现出来。2010年举办了“中国剪纸艺术节”之后,蔚县全城百姓学剪纸,剪纸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剪纸产量不断翻倍,从业人数也成倍增长,蔚县迎来剪纸艺术发展的春天。   (三)环境价值   传统音乐文化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一种能使人口、资源和环境良性循环的文化体系。蔚县的拜灯山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盛行,人们在灯山楼前敲锣打鼓、歌舞祭拜,寄托平安的愿望,有着较高的艺术品位和民俗文化内涵。这对于城市化、经济化高度发展而造成的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而言,不啻是一剂醒脑的良药。   (四)认识价值   传统音乐文化是地域的标识,地域音乐有着各自独特语言、服饰。如承德清音会、定州子位吹歌、正定常山战鼓永年鼓吹乐、唐海唐山花吹等等,代表了各地区的历史文化。在经济全球化今天,本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冲突中,我们更要加强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凸显传统文化的认识作用。   (五)教育价值   民族精神植根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土壤,是凝聚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爱国主义、顽强勇敢、诚实守信等伦理规范,无疑是重要的文化和教育资源。从河北各地民俗事像看:节庆、祭祀、婚丧嫁娶等习俗仪式,记载了人们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为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今天,“孝、悌、忠、信”的做人原则不能丢弃,这些传统美德仍然是家庭幸福、社会祥和的重要保障。   二、传统音乐文化遗产开发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音乐文化因无法适应环境而日趋衰落。为抢救传统音乐文化遗产,我省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搜集、整理和推广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一)取得的成绩   政府重视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在培养人才、资金投入和提供平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国际吴桥杂技节”是我国目前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国际性杂技艺术节,先后有30多个国家的180多个节目参加了比赛演出,推进了中外杂技艺术的交流,扩大了经济效益和影响,为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二)文化媒体的形成   经过多年发展,河北已形成以市、 区、县为中心的文化工作体系。以市群众艺术馆、 区县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为中心的群众文化辅导体系如网状遍布,各级音乐艺术创作体系、各级电台、电视台、图书馆、博物馆和影剧院等传播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区传统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三)搜集整理成绩显著   有关部门对民歌、戏剧、曲艺、民间舞蹈等的传承进行了系统的普查,编辑整理出了一批批艺术集成,抢救了许多濒临灭亡的传统音乐文化遗产。如石家庄学院崔晓娜博士,十几年来收集各地十番音乐、佛教音乐及民歌500多首,并编辑整理成教材讲义,用于传统音乐文化课程讲座。河间县诗经村七旬老人李瑞林历时18年,走访5个县市600多个村庄,搜集整理出360多首冀中广为传唱的抗战歌曲,出版了歌曲集《抗战歌曲集》。   三、河北传统音乐文化利用模式探索   (一)记录保护   以笔记、录音、摄像等手段,将民间节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