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docVIP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   摘 要: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森林生态系统典型、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生态区位优势明显等特点,生态旅游开发前景广阔。通过对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调查和分析,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旅游资源开发及生态保护对策,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生态保护;河南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5-0115-03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却面临下降的威胁,广大旅游者对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却面临着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的被动局面,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使旅游业的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怎样既发展旅游业,又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既开发旅游资源,又保证持续利用,诸如此类的问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和应对措施。   我国的生态旅游主要是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至2015年底,全国共建立森林公园3 234处,规划总面积1 801.71万hm2。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826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区1处,面积1 251.06万hm2;省级森林公园1 402处,县(市)级森林公园1 005处。2015年,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7.95亿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 413.65万人次),旅游收入705.6亿元。据测算,2014年全国森林公园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近7 500亿元[1]。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2015年,我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428处,总面积93万km2,占陆域国土面积的9.72%[2]。   1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概况   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豫、陕两省交界的灵宝市西部小秦岭山中,东至温河峪,西与陕西省潼关、洛南两县接壤,南到小秦岭主山脊,北至河西林场与集体林交界处,东西长31km,南北宽12km,最窄处仅1km。地理坐标为北纬34°23′~34°31′,东径110°23′~110°44′。境内有河南省最高峰老鸦岔,海拔2 413.8m。属暖温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丰沛,有利于多种植物的生长,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保护区规划范围为国有河西林场,该场始建于1956年,1982年根据豫政(82)87号文件精神建立了“河南小秦岭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2月?国务院(2006)9号文件批准建立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 160hm2 [3]。   2 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2.1 地文景观 亚武山属秦岭山脉,是太华山向东延伸的余脉,山势巍峨,挺拔奇伟,层峦叠嶂,山岭交织,五峰集中,构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五峰聚首,近观仙指擎天的线、点状游览区。保护区内亚武山精华处是五峰,它们相对集中,即:南峰(海拔1 835m),中峰(海拔1 847m),北峰(海拔1 807m),东峰(海拔1 832m)和西峰(海拔1 770m)。其坡度大都在70°~90°,绝对高度都在560m以上,多属花岗岩组成,其构造严谨,质地坚硬,光滑。连绵起伏的组峰与一望无际的黄土台地,飘飘玉带般的黄河,互为依托,山水结合,交辉相映,形成“山无水不险,水无山不奇”,山水相映成趣,风光独具一格的景观效果。   2.2 水文景观 区内溪流谷幽,山青水秀,飞瀑清泉,涧溪沿着山峪蜿蜒曲折,逶迤于大小奇形怪石之间,缓缓而下,滴泉叮咚,水流潺潺,晶莹碧透,犹如美妙的乐章,令人陶醉,若饮之,清冽甘香爽口,更是沁人心脾。保护区内水资源较为丰富,山高、水深;泉多、溪长、瀑广、水足。泔涧峪和文峪两条清溪,由无数山泉汇流而成,长流不断。如“明镜湖”、“天湖”、“老龙潭”,水深澄清,锦鳞漫游,有时掬手可得。“仙人盆”又好似众仙聚会,共享淋浴的圣地。“二龙戏珠”,“水帘瀑布”形似,神似,活灵活现,高山之壁银河飞瀑,形成二叠、三叠,多叠景观,似“游龙从天降”。“珍珠卷帘”和飞瀑彩虹混为一体,喷银散玉,虹照青山,煞是好看:“西峰飞瀑”如游龙啸天,声如雷鸣,气势磅礴。   2.3 天象景观 虚无缥缈的云霞景象为亚武山披上神秘的色彩。最著名的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