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阶段综合测评岳麓版必修2.doc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阶段综合测评岳麓版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全一册阶段综合测评 PAGE PAGE 1 阶段综合测评(三)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十月革命后苏俄面对国内战争的特殊环境而实施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苏俄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资本主义,从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于1932年提前完成,而此时西方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中,与材料意思相符,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是20世纪50年代为了摆脱斯大林模式所做出的改革。] 2.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  ) A.苏俄新经济政策  B.美国罗斯福新政 C.苏联斯大林模式 D.中国的改革开放 C [苏联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3.所有制、经济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化,在苏俄内战结束后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为此,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总结了经验教训,苏俄政府迅速调整政策(  ) 【导学号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 B.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御法西斯德国的侵略 B [材料“在苏俄内战结束后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反映了苏联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正确。] 4.下图为某一时期某国农业生产状况,对该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圈地运动的结果 B.体现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的成就 C.受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推动 D.得益于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B [英国圈地运动是“羊吃人”,地主把农民的土地圈占过来以后主要用来养羊,所以圈地运动不可能导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故A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从当时俄国国情出发,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耕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同步增长是可信的,故B项正确;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在农业上的措施是减耕减产,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在农业上的改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粮食减产。] 5.下面是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的排名表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以下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集体农庄的强制推行导致机器制造业发展停滞 B.1932年工业化的实现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1937年苏联实现了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D.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工业生产持续发展 D [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推动苏联工业生产持续发展,故D项正确。] 6.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苏联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D [斯大林模式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主要是指苏联为发展工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对农民和农村索取太多。] 7.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访问苏联后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消极的东西”主要含义是(  ) 【导学号 A.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新经济政策的弊端 C.支持工业化,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 D.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A [罗曼·罗兰于1934年应斯大林的邀请访问苏联,并写下《莫斯科日记》一书。作者访苏时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故本题中“消极的东西”应指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8.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导学号 A.各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所致 B.各国加紧掠夺殖民地所致 C.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所致 D.各国纷纷提高关税所致 A [各国为摆脱危机,一方面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市场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好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