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族铜鼓舞现状调查和社会价值分析
水族铜鼓舞现状调查和社会价值分析
【摘 要】水族铜鼓舞历史悠久,表演内容丰富,通过铜鼓舞的起源和表演形式来确定水族铜鼓舞在水族社会中的基本地位,再进行社会价值分析,为水族铜鼓舞的发展制定方向。
【关键词】铜鼓舞;现状;价值
水族铜鼓舞,因“以击铜鼓而舞”得名,是水族最为古老的传统乐舞,主要流传于三都水族自治县的都江、九千、中和、三洞等广大水族地区。舞者根据鼓点的快慢交错而舞出不同的动作。铜鼓作为水族人民崇敬的器物,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器和财富的象征。因此,铜鼓是水族最具有代表性、最珍贵的神物,铜鼓舞也是水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从上古时期开始,水族铜鼓舞蹈在水族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降魔伏妖、驱除邪恶到驱神逐鬼给人治病的生命之舞,再到保佑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祭祀之舞,再到喜庆日子的娱乐舞蹈,都以敲击铜鼓而舞蹈作为各种活动的重要内容。在今天的实际生活中,铜鼓舞的活动内容分为两大类:娱乐内容与祭奠。每逢端节,卯节或稻谷进仓的丰收之日,水族的男女青年们都会跳铜鼓舞来祝贺,成为今天喜庆日子里人们娱乐的主要内容,整个舞蹈场面壮观热烈;而作为祭奠舞蹈,庄严而肃穆的气氛在今天的实际生活中,仍广泛应用于丧葬活动和祭祖活动,根据不同的铜鼓音乐而跳祭典舞蹈,以祭奠亡灵。现今的水族铜鼓舞不仅成为水族上层建筑领域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内容,更具有非凡的娱乐内容与祭祀社会功能。(韩荣培 1995)
但是现代文化的注入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除一些上年纪的老人外,年青一代几乎没有人会跳,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已处于濒危状况,急需抢救和保护。在这种不利于发展的情境下,学术界开始重视对水族铜鼓舞的研究。由于社会功能的不同,研究铜鼓舞学者的文化方向也不一样。大致分为四个方面,历史方面、乐舞文化方面、传统舞蹈方面、艺术表演方面等。
1.历史方面,王思民(1995)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水书”上的乐舞图像,使读者看到了水族舞蹈文化的深远根基及源远流长的历史,为研究水族铜鼓舞的沿革源流、发展变化提供了一幅形象化资料,另“因击铜鼓而舞”的铜鼓舞,成为水族社会历史的见证和水族历史文化的瑰宝。
2.乐舞文化方面:欧光艳(2005)认为在水族乐舞文化中分作巫祭之乐和民乡之乐两种文化趋向,并由此产生水族文化的雅俗分流。
3.传统舞蹈方面:陈显勋、王思民(2011)通过对踏歌渊源、水族踏歌产生的原由及与铜鼓舞的比对演化的探究,得出水族踏歌与水族铜鼓舞是水族文化传统舞蹈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形态。
4.文化表演方面:陈国安、石国义(1999)分析了水族现存铜鼓的分布特征、来源、型制、纹饰及水族铜鼓舞的演奏方法、表演形式。
他们从历史渊源中看到的文化表演方面和乐舞文化以及它的社会功能,相继地为后续了解水族艺术轮廓做了铺垫。
但是,以上的前沿研究方向并未对它的基本现状进行详细阐述,这种前沿研究结论只能做为本研究的辅助参考资料,它不能对水族铜鼓舞的现状作全面的价值分析、解释,现状研究分析有利于以后的水族舞蹈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本研究要分析水族铜鼓舞的基本现状,为关于发展水族铜鼓舞的后续研究奠定一些基础。
一、铜鼓舞起源
据史书记载、唐朝起水族社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家教家规制度:人们一旦宴聚“则击铜鼓,吹大号,歌舞以为乐”,遇见贵人“皆执鞭而拜”,有功者“以牛马铜鼓赏之”。水族地区随着属地的不断变迁,社会发展缓慢,民族文化区域或多或少保留着原始氏族社会、殷商、中原、骆越等文化痕迹,凸显出溯源的复合性,使水族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呈现出复杂纷繁的现象。古代水族先祖在继承骆越文化的基础上,自然也会融入自己民族的审美观点和观念意识,使之发展成具有自己独特民族文化个性的舞蹈。
魏晋时期贵州境内的撩人已能制造铜鼓,著名的“开化鼓”则出土于贵州,鼓上有羽人舞图纹。水族铜鼓多为滇桂系的石寨山铜鼓,于麻江型铜鼓,也有羽冠者以杵击之,众人扬手作舞。水族铜鼓舞虽然不以乐舞形式出现,与滇人的铜鼓乐舞有所区别,但其独特的“镫舞”(小型铜鼓舞)与有鬼师以歌舞祭拜的仪式及众多的羽舞都显示出和滇人铜鼓乐舞同源异流的关系。
水族铜鼓舞“因击铜鼓而舞”而得名,舞者根据鼓点的缓急交错而舞出不同的动作,无鼓则无铜鼓舞。铜鼓舞源于水族人民的古代祭奠活动,原是一种古老的巫术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的需要,它从祭坛中搬到实际生活中,日渐成为水族人民自娱性的民间舞。舞蹈以古朴拙实的风貌,雄健粗旷的舞姿,反映出水族人民执戈抵抗侵略保卫家乡的英雄气概及载插收割和庆贺丰收的多种内容。
二、水族铜鼓舞主要特征
水族铜鼓舞作为该地区的民俗活动的产物,具有一些突出的特征,主要有:
1.地域民族性特征。随着地区区域、自然坏境、历史、经济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