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元智能视野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多元智能理论:实践与反思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郅庭瑾 博士 副教授 zhitingjin@ 一、解读多元智能理论 1、你聪明吗? 2、谁更聪明? 传统的智力理论 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 人类的智力是可以测量的。 3、一个全新的智能理论 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生活中,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就是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路线。 ——加德纳 多元智能结构 1、语言智能 用语言进行思维,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欣赏语言深层次内涵的能力。 作家、诗人、记者、演说家、主持人 2、数理逻辑智能 能够将物体量化、对命题和假设进行思考和推理,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 科学家、数学家、会计师、工程师、电脑程序设计师 3、视觉空间智能 利用视觉信息和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 航海家、飞行员、雕塑家、画家、建筑师 4、身体运动智能 灵活地操纵物体、调整身体的能力 运动员、舞蹈演员、外科医生、手工艺者 5、音乐智能 对音调、音色、旋律和节奏进行敏锐感知的能力。 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音乐评论家 6、人际交往智能 善于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政治家、社会工作者、成功的教师、演员等 7、自我认识智能 善于准确自我感知,并运用这种知识规划和调整自己人生发展方向和道路的能力 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8、自然观察智能 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洞察自然的能力 植物学家、生态学家、园林设计师 二、多元智能的教育意义:“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 关于“为何而教”的启示:为理解而教 关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诠释:以强势智能带动全面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误用与滥用 ——来自实践的反思 1、多元智能理论被随意拔高 2、对“智能”的表面化、简单化理解 3、操作中的断章取义和生搬硬套 是解读,而不是奉若经典;是借鉴,而不是照抄照搬。 多元智能理论本身不是完美的,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位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在自己的实践中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去不断超越和重新建构。 四、多元智能理论的本土化 1、走进课堂教学 课堂是我国教育教学培养人的主要渠道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外围现象” 课堂教学的弊端亟待改进 2、关注思维能力 思维是创新的前提 我们所创造的这个世界,是我们的思维的产物,不改变我们的思维,不可能改变我们的世界。 ——爱因斯坦 思维是智能的核心 不会思维的受教育者 五、多元智能视野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围绕问题展开教学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就是未解的疑难或矛盾,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问题意识:是指当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的一种清醒、自觉并伴之以强烈的困惑、疑虑、想要去探究的内心状态。 教师的问题——提问 提问的意义和价值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 问答式教学的进步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由独白式的讲授变为设问、解答、指导、启发等多种行为的综合,趋于合理、有效。 第二,课堂上的信息传输由单向变为双向,形成反馈渠道,有利于及时的教学调整。 第三,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增多了,发挥了集体教学的资源和效益。 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地位严重不平等。 2、问答的内容限于认知性问题。 3、问题的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 4、答案是预设的、唯一的和定型的。 5、提问叫答的对象只是少部分人。 6、在提问的使用量上,存在着两种极端的现象。 提问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根据目标分类进行提问 聚敛性问题 发散性问题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说 对“提问”进行分类 思考层次与提问分类 第二,根据教学进程安排提问的序列 第三,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第四,问题要具有思考性 第五,问题要有适当的反馈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展示教学材料 全班学生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疑问 选出一个核心的问题开展讨论 总结,揭示一个道理 儿童哲学: 一种运用到教育中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高水平的、熟练的推理和判断能力的学生的哲学。儿童哲学是一种应用哲学,它并不是要学生掌握大量的抽象的概念和范畴,它的目的是使儿童哲学化,使儿童学会象哲学家那样思考问题,使儿童从日常的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