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午战败 不可遏制的惰性
甲午战败 不可遏制的惰性
2017-05-23? HYPERLINK /s?__biz=MjM5MTYzMTg2NA==mid=2649565596idx=2sn=da3308c6b3ccbbe8a6488b50b315a765chksm=beab190b89dc901df35fba7cecc13f1e680fb21173bb02ed6ce13e41f2e393ae831c5b384191mpshare=1scene=24srcid=0523vuEppK2zkaSuzN2w4NZIkey=77cdfe02551bafeec1e408fee113dec8849ed34094c51484f4e7b503dcfeb42ff5fa50b1c5661096c4eadf52b808a9c6cf35fc08ed22bc685de4b1f39025fa41fef8cafe102e718cc3c8cdf6fa7646b5ascene=14uin=MjM4MDc5NzI0NA%3D%3Ddevicetype=Windows+7version=6204014fpass_ticket=rI6pjLgvQtkJkIFvMh0y82HcUsBLxgCD%2B8e%2BRJ7wY2qLQ%2BB9zZlmQUYf7EmMBzPKwinzoom=1 \l # 东人书院
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两个甲子了,按中国人的习惯,这事已经经历了两个轮回。关于这场改变了中国命运的战争,让中国这个老大帝国彻底丢脸的战争,120年来,研究、讨论、反思的文章不知道有多少,该讲的话其实剩不下什么了。在此,我只想谈谈有关学习的惰性的问题。
甲午之败,中国人感到丢人,不仅仅是因为日本是一个一向为国人看不起的蕞尔小国,更重要的是,这场失败是在中国于国力和军力都绝对占优的情况下发生的。不仅败,而且是完败。从海战到陆战,中国人连一场遮羞的小胜都没有,输得连底裤都没了。
战前,国际舆论多数看好中国,因为中国不仅具有国力和兵力的优势,而且在武器装备上也具有优势。在陆军的装备方面,日本主要是国产的村田步枪和骑步枪,中国军队则是德国的毛瑟步枪和英国以及美国造的步枪和骑步枪。至于火炮,日本只有国产的山炮、野炮和加农炮,而中国既有国产仿制的山炮、野炮,而且还有德国产的重野炮和大口径加农炮。中国的重炮之重,大幅度地超过了日本。特别的,中国装备了自己仿制和英国制造的多管机关炮,日本方面则连一门都没有。上述军械,无论威力和数量,中国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有一点要说明,新征集的部队有的还在用火绳枪和老式的火炮,威力巨大的新式装备没有来得及装备部队。但作为主力的淮军,其装备相当精良。但是,每次日军攻陷要塞,都会缴获堆积如山的军械。这场战争过后,日本的装备现代化大大进了一步,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的战利品。
海军方面,中国海军不仅吨位排世界第七,亚洲第一,而且战舰的等级和威力也超过日本。中国北洋舰队有两艘7000吨以上的战列舰,而日本一艘都没有。战舰的总数中国也具有优势,日本只是在4000吨左右的重巡洋舰方面,比中国多一点。至于说中国有些战舰还是钢木混合结构的,其实日本也是这样。总体比较,中国在海军装备方面的优势还要大些。
另外,中日海军都没有经过战争的历练。但中国军队的主力淮军,以及后来上阵的湘军,却是久经征战的部队,太平天国战争、剿捻战争,以及进军大西北的战争,打了很多年。而日本方面,明治维新以来,只经过一个暂短的西南战争,基本上没有战争阅历。按道理说,打过仗的军队比较起来要能打一些,而没打过仗的军队是个新手,至少经验和勇气上会差一些。
但是,仗一打起来,人们看到的却是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陆军从大同江退到山海关,没有打过一次哪怕是稍微能挽回颜面的小胜仗,只要能迟滞一下对方的进攻,就算大捷了。而海军自大东沟海战吃了亏之后,就一直龟缩在威海军港里,最后被人抄了后路,从陆上拿下威海,瓮中捉鳖,全军覆没。整个战争期间,武器精良的中国正规军制造的日军伤亡数,还不及后来日军接收台湾遭遇岛上的军民阻击时多。
很久以来,史家一直将这样的惨败归咎为制度的差异。这个流行的说法,从戊戌维新一直到今天,还在流行。说是甲午之败是因为日本的变革比中国彻底,中国的洋务运动的变革只局限在器物层面,而日本的改革则深入到了制度层面。制度的威力,导致了中国的失败。
显然,这是一种过于肤浅的结论。日本制度变革是一个累进的过程。甲午战前,日本方才刚刚颁布宪法,召开国会。此时的日本还谈不上君主立宪,仅仅勉强能算是一个二元君主制的国家。立宪的制度优势,并不会立竿见影地体现在军事方面。
真正的原因是,在此之前,日本以学习西方为目标的军事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十年。正是在以西方为模板的行政改革、司法改革、军事改革和经济改革的基础上,甲午战前的日本才走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