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镜头腐败和荧屏清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镜头腐败和荧屏清廉

试析镜头腐败和荧屏清廉   导读   领导干部为群众做了好事实事,群众不会时时都看得到,但一定能感受得到。只有让“镜”于民、与群众共享荧屏资源,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作者通过深入观察,从现象入手,剖析了“镜头腐败”现象,探讨了改进作风、防治“镜头腐败”的方法和构建“荧屏清廉”的现实意义。   2012年12月4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的高级干部着手从自身做起,改进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规定一出,“镜头腐败”得到有效遏制,“荧屏清廉”开始逐步实现。   “镜头腐败”: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先来看现场短新闻《夏收检查》。   (导语)夏收基本结束,但在某县某镇的农田里却发生了一件奇怪事:眼看就要下雨了,可停在麦田里的两台大型收割机却不去抢收熟透的小麦。   (正文)上午10点,记者来到位于某河湾里的某镇某村采访时,停在麦田里的大型收割机格外显眼。怀里抱着空空的粮食袋的农民时不时抬头看看已经压上树梢的云层,显得很是焦急。   (同期声)农民:“不让割,说是有大领导来检查,也不知要等到啥时候,下了雨可咋办呀?”   (正文)不让割麦子人就在离收割机不远的田头坐着,有县里、镇里的干部,还有穿着警服的派出所民警。   (同期声)(隐蔽拍摄)记者:“大田里的小麦都割完一两天了,这块地怎么到现在没割?”县农机局干部:“别提了,我跟驾驶员开着车到处转悠,找了一天半才找到这块地。从昨天中午看到现在了,等领导来了才能割。”   (正文)临近中午,一辆警车带着车队远远地开了过来。这边,收割机启动。田野里顿时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一群人前呼后拥地陪着领导走进现场,随行的记者跑前跑后……   (现场声)(镜头虚掉,谈话、拍照、掌声、笑声等)   (正文)15分钟后,检查完工作的领导走了,受到表扬的基层干部也走了,可上天一点也不给面子,车队还没有驶出视线,雨滴便大颗大颗地撒落下来。   这是一条真实的新闻,只是没能播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可结局不够圆满。另有一个选题看似很圆满,却似乎更加沉重:一位领导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指明了要看夏种,而此时夏种已经结束,田里的庄稼苗已经长出来,不宜再耕作。基层干部急中生智,选择一块蔬菜基地的临时空地组织现场。为防止种子出苗,连夜让人用高压锅把种子煮熟了,制成包衣“良种”,第二天的耕种现场热火朝天,上上下下皆大欢喜。   这样的腐败因镜头而滋生,平时隐藏在镜头之后,不容易被发现;即便是显现在电视荧屏上的腐败,也往往容易被忽视。笔者以为,“镜头腐败”可以分为“显性镜头腐败”和“隐性镜头腐败”两大类。   “显性镜头腐败”,是指电视荧屏上看得见的腐败。前呼后拥的领导团队、拍照灯闪烁快门声迭起的领导画面、长长的重复使用的领导特写(有些电视台时政新闻规定,正职领导特写镜头8秒、副职6秒、一般群体4-5秒,而且单条新闻不分长短领导特写均要用两遍以上)、在与工作职能无关的场合“抢镜”、上镜时服饰佩饰超标,依偎在领导身旁、环境用具阔气(含车辆、桌椅、茶杯、花草、水果、条幅、标语、彩旗、气球、红地毯等),出席活动消费名烟名酒……当这样的镜头出现在新闻中、充斥在荧屏上,传递给观众的会是些什么样的信息呢?   “隐性镜头腐败”,是指隐藏在镜头之后,电视荧屏上看不到的腐败。前文例证是下级干部讨好上级领导所为,显示了极强的“创造性”;而上级领导不能结合实际违反规律到基层指导工作,也是滋生腐败的根源。就党政军事群企等领域领导而言,选举任用前创造机会、设置情境在新闻节目中频频亮相;就任后利用职权规定自身出席活动上镜长度,都是镜头背后的腐败。某领导很注重形象,出席活动往往要亲自审稿,审定的稿件一个字也不准删改,而电视新闻是有时长的,有时多出一两秒,编辑想根据电视新闻规律删掉一两旬无关紧要的话却又担心“出事”,弄得大家苦不堪言。越是这样“讲究”的领导,其身边的人员、下级官员、求其办事的人越会投其所好,导演出一幕幕让人哭笑不得的腐败镜头。就媒体而言,拉拢领导策划的巡回采访,为上镜而采访编发的同期声,不厌其烦开展的备类非权威人物评选,以媒体之私、个人之私炮制的账号新闻、卡新闻、实物新闻、饭票新闻……都是隐藏在镜头之后的腐败。   “镜头腐败”:变异价值观滋生的社会暗流   “镜头腐败”是变异的价值观与电视媒体碰撞后产生的社会暗流。首先,官本位思想作怪。一部分官员把做官、升官、升大官当成为官的目的,读的是《升官记》,背的是《护宫符》,把党旗前的宣誓、就职时的演讲全部抛到脑后,认为电视媒体是成“官”之道的捷径,想方设法上镜头,在荧屏上演足勤政廉政大戏,然后就可以走官道、上官位,仕途通达。   其次,做官“技巧”作祟。一些官员把工作分成三类:对自己有利,对社会也有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