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命自创生理论和意向性的起源.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命自创生理论和意向性的起源

PAGE \* MERGEFORMAT 8 生命自创生理论与意向性的起源 李恒威 1 引言 意向性是当代心智哲学、认知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成为人们考察意识经验的一般结构,乃至生命的同一性、“我”、意义等问题的枢纽。 自布伦塔诺(F. Brentano)明确地提出意向性是区分心智(mental)现象和物理现象的标志以来,意向性问题受到了现象学、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实用主义等不同哲学流派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开辟了对经验、主观性、“我”-世界关系、身-心关系、认识论、认识论与存在论的关系、意义等传统哲学核心问题探索的新局面,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新主题以及有待进一步思考的方向和问题:如意向性的相关结构(correlational structure)、意向活动-意向对象的内在性与超越性(transcendence)、身体意向性、语言的意向性、意向性的模式、意向性与情绪的关系等。然而,意向性的这些形而上的、哲学的乃至心理学探索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有意识的经验可觉知到和语言分析可达及的层面,局限于可观察到的行为层面,而没有触及使上述层面的意向性现象得以涌现的(emerging)、且常常是不可见的、无意识的心智过程乃至更深层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形式和动力。 因此,本文试图从有意识的经验水平下降到一般生命现象的水平来考察意向性在有机体中的起源、意向性涌现的一般生命机制,以及生命与意义的关系。 2 心智与生命的连续性 布伦塔诺认为,“意向的内存在(in-existence)是心智现象(mental phenomena)的独有特征。没有任何物理现象显示过这样的特征”,意向性是区分心智现象和物理现象的标志。在布伦塔诺那里,尽管意识是意向的(它总是指向超越自身的某物,也就是说意识经验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独立王国,而总是相关于超越自身的某物),但本质上心智的存在论(ontological)形式仍然是抽象的,心智的和物理的仍然处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中。 在胡塞尔(E. Husserl)建立现象学的随后发展中,特别是在胡塞尔的思想后期以及海德格尔(M. Heidegger)、梅洛-庞蒂(M. Merleau-Ponty)等人的现象学思想中,人的两个基本存在论维度被明确下来:(1)世界维度。人是在世的存在者,他总是已经生活在某个世界、视域或情境中。(2)具身(embodied)维度。人不是无形质的抽象的“我思”,而是身体的在世者;人是具身心智的存在者,这个命题打破长久以来笛卡尔的二元论对人的存在刻画,身体不再是纯粹物理的身体,它既是物理的结构也是有生命的、经验的结构(lived,experiential structure),它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既是生物学的也是现象学的。在当代认知科学,特别是“第二代认知科学”中人的这两个存在论维度被进一步地表述为心智的情境具身性(situated embodiment)。 具身心智的观念将笛卡尔二元论中被思辨地设定为彼此独立和分离的心智和物理身体范畴有机地联系起来,它蕴含了心智和生命之间深刻的连续性。正如约纳斯(H. Jonas)在《生命现象》的导论中言明的:“生命哲学由有机体哲学和心智哲学构成。……甚至最低级形式的有机体也预示了心智,而甚至最高水平的心智也仍然属于有机体。”汤普森(E. Thompson)在其新著《生命中的心智:生物学、现象学和心智科学》中更进一步认为:“生命存在的地方就有心智,而最复杂形式的心智属于生命。生命和心智共有一组核心的形式或组织的属性,而心智特有的形式或组织属性是那些生命基本属性的强化样式。更严格地说,心智的自组织特征是生命自组织特征的强化样式。” “心智是具身的”,“心智和生命之间存在深刻的连续性”——这两个结论预示了20世纪认识论的自然化研究的必然性:若要全面考察认识活动和认识的真理性,不但需要一个全新的现象学立场,而且势必导致去深入理解认识的自然起源、发展和演化,以致皮亚杰(J. Piaget)说“心理发生只有在它的机体根源被揭露以后才能为人所理解”。这种自然化的考察不是消去认识经验的现象特性,而是以认识活动的现象描述为基础,进一步考察它的生物基础。 反过来,20世纪以来的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生命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为心身的统一性以及心智和生命的连续性这两个命题提供了具有实证基础的立场,即物理立场、系统立场和演化立场: 物理立场:宇宙在物理上是因果作用封闭的,不存在神、上帝、幽灵、灵魂等超自然的作用。 系统立场:任何事物的存在方式都是系统性的,不存在孤立的、完全自在的事物;系统是由其组分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的某些种类的相互作用和物质-能量交换维持的;系统是层级结构的;每个层级结构有其不可还原的现象特点。 演化立场:系统内部以及系统外界的相互作用所引发的变化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