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ultural Policies in the Making
香港的公共藝術和公共藝術政策
張嘉莉、羅嘉欣
一. 「公共藝術」的歷史背景及定義
在香港,最早有意識地藉著在公共空間展示藝術品以傳達訊息的,乃是以「紀念
1
像」的形式在 1880 年代出現:如現在位於維園的維多利亞女皇銅像 及於動植物
公園的佐治六世像等。
「紀念像」或「紀念碑」(monument) 一般是在一套特定價值觀及道德框架下製
成的,是有助建構國家歷史的一種元素。統治及資產階級運用文化為維繫當下特
定的社會秩序,鞏固其所擁有的。在公共空間以藝術形式,把支持他們的價值觀,
滲入民眾生活當中,以避免或減少人們對權力及金錢的影響力的質疑。在 19 世
紀末及 20 世紀初,正值歐洲博物館文化不斷在殖民戰爭中搶掠期間,也是紀念
像的數量大幅上升的同時,而這正是各國對其國家觀念與形象的建立和自我肯定
的過程。香港初期的紀念碑式「公共藝術」,也就是英國殖民政府霸權的象徵,
用以幫助製造一套特定的價值觀及語言系統,來自然地維繫一種統治者與民眾間
的共識。(Malcolm, 63) 在回歸前後,中央及本地政府亦很自然及主動地「繼承」
為香港書寫歷史之責任,故先後出現回歸鼎、金紫荊、香港回歸紀念碑及香港回
歸柱這些「紀念像」。
而自 1880 年代的「紀念像」以來,直至 1960 年代,香港才在遮打花園出現一些
非純粹顯現管治權力的壁畫及雕塑,可惜那批作品並沒附有題目名牌,難以考究
作品的製作年份及作者。及後在 70 及 80 年代,同類型的戶外作品,相繼出現,
這些大都是由不同的大型機構及地產商的委約藝術家創作的:美孚新邨的壁畫、
文樓先生在太古城的銅塑、以及置地擺放在交易廣場外之外國著名藝術家(享利
摩爾(Henry Moore)及Elizabeth Fork)的作品。2
總體而言,這些作品都側重裝飾美化環境。而事實上,「公共藝術」(public art)
這名詞是在 1990 年代才在本地開始被應用。從前,一般會只稱之為「戶外雕塑」、
1這是在 1887 年由英國殖民政府委託鑄造的,最初是位於中環皇后像廣場,在日佔期間,曾被日
軍拆走運往日本,後來港府取回,並於 1959 年建銅鑼灣避風塘建新公園時,決定將皇后像置放
於新公園正門並以之命名: 維多利亞公園
2 本文敘述關於香港及全港公共藝術的歷史,主要參考Stepthanie Cheung對有關香港公共藝術的
研究論文。(Cheung, pp 19-87)
1
Cultural Policies in the Making
「戶外藝術」。在官方文件中,最早使用該名詞則是在藝術發展局1995 年的五年
計劃當中。在這段時期開始,藝術與公眾及公共空間的關係,於本港漸漸受到多
一些重視及討論。於 2003 年,藝術發展局更委約香港大學藝術建築系的許焯權
博士對公共藝術作研究,而該研究報告指出,公共藝術在一般香港人心目中的定
義如下:
「基本上,大多數公共藝術作品都以雕塑及繪畫為主。我們的受訪者普遍同意
公共藝術即是在一個地方或空間放置藝術作品,而大眾從而可分享該藝術作
品;除了這共通點外,公共藝術擁有多元化的創作方向、藝術媒體、形式、藝
術與文化表達形式、觀眾和參與者,與及發展潛力等。」
與此同時,綜觀全球,其實有不少國家或地區早在八、九十年代,對「公共藝術」
已有頗多且深入的論述。當中,美國更是較早有相對地全面的論述及制度3 :70
年代美國藝術家已開始關注在公共空間展示的藝術品,怎樣與週邊環境連繫、緊
扣。公共藝術的概念更由當初單單獨立地展現作品以美化環境,變化到有較強的
社會功能和意義:強調在建設過程中要注重社群的權益,讓公眾的聲音能透過作
品反映出來。所以,在 80 、90 年代,大家不難發現在美國有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前列腺癌常见其他治疗进展》习题答案.docx VIP
- 高一作文巧遇(2篇).docx VIP
- 人人峨嵋台地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pdf VIP
- 肺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最全PPT【45页】.pptx VIP
- 血液透析中空气栓塞应急预案.ppt VIP
- 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pdf VIP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北京师大保定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9月份)(原卷全解析版).doc VIP
- Toshiba东芝软水机TS10-01 TS15-01 TS20-01用户手册.pdf
- 娄景书(娄景书).doc VIP
- 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2单词默写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