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中部地区中心地空间关系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吉林中部地区中心地空间关系分析

第31 卷 第12期 地 理 科 学 进 展 Vol.31, No.12 2012 年12月 PROGRESSINGEOGRAPHY Dec., 2012 吉林省中部地区中心地空间关系分析 王士君,王永超,冯章献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春 130024) 摘 要:利用分形理论中的回旋半径法分别对吉林省中部地区4 个级别的中心地进行分维测算和分析,得到不同级 别中心地的不同结构特征:一级中心地长春市功能和地位明确、稳定,二级中心地等级模糊且功能缺失,三级中心 地结构紧致合理,四级中心地量大但联系松散。进一步通过空间构图的方式,以城镇居民点矢量化数据为基础, 构建吉林省中部地区中心地原始空间图景,通过对原始图景的修补和模型抽象化处理,得出结构相对完整的中心 地六边形网络体系。进而将其与传统中心地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修补之后的吉林省中部地区中心地属 于克里斯塔勒K=3 体系。但是从现实发展来看,吉林省中部地区形成合理的中心地体系,需要加快部分三级中心 地的发展,并促其部分升级为二级中心地,解决区内二级中心地空间缺失问题;同时,还须解决四级中心地结构松 散问题。 关 键 词:吉林省中部地区;中心地体系;空间关系;分形;空间图景 1 引言 吉林省不论是自然还是经济社会要素的分布, 都明显的呈现出东、中、西地域分异现象。其中,吉 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区域城镇体系及空间发展 林省中部地区( 以下简称“吉中地区”)城镇分布密 的主要视角和方法之一,由克里斯泰勒于1933 年 集,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是省内自然和社会经济 [1] 精华所在。其地域范围包括长春市、吉林市、四平 首次提出,并在20 世纪40 年代引起地理界重视 , 之后众多地理学者在方法创新、区域验证、理论推 市、松原市、辽源市的全部以及通化市所辖的梅河 广等多个方面研究和完善中心地理论。廖什推导 口、辉南、柳河三市县。其中副省级城市1个(长春 出更加普适性的中心地体系——“廖什景观”;贝里 市) ,地级市4 个( 吉林市、松原市、辽源市和四平 和加里森提出消费者支出均匀分布假设;斯梅尔斯 市) ,县及县级市22 个,与乡镇系统衔接形成明显的 和斯金纳对中国四川成都平原的实证研究;斯坦恩 4 级城镇系统。空间上,城镇分布呈现东南部密集 和斯金纳提出了周期性中心地的思想;瓦因斯建 而西北部稀疏,首位城市长春处于吉中地区几何中 [2] 心位置的特点(图1)。 立“瓦因斯商业模式”。 目前,我国对于中心地理论的研究仍然以区域 吉中地区拥有吉林省最主要和最优质的经济 验证为重点,同时将这一理论应用在城镇体系、城 和社会发展要素,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是省域 [2] 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随着吉中地区区域一体化 市群、城市带、经济区等方面 。在新时期,多要素 共同影响区域空间关系,共同引导区域未来并进一 程度的不断加强,城镇体系的空间变化势必会加 步发展成为新的区域特征。新的时代背景下,多要 速,出现更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素的注入势必影响中心地体系的演化与再布局,从 本文以吉中地区特定的区域条件为背景,通过 而出现空间关系及结构视图的变化。因此,将区域 分形技术方法,对不同等级中心地进行分层分析, 发展的新背景和多要素纳入到中心地体系中将进 得出吉中地区中心地空间组织的自相似特征,并以 一步丰富中心地理论,为传统理论注入创新的动 此为基础提出吉中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