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元素的“三性”及其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元素的“三性”及其应用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高2013级数学资料(5) PAGE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4 页 集合解题八项注意 解集合问题时,若对集合的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或思考不全面,常常致错,为此,对集合解题时提出“八项”注意,希望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1. 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相同元素归入同一集合时只能算作一个元素,因此集合中元素是没有重复的,忽视互异性会引出错解。 例1.已知,A,求实数的值。 错解:由题意知: 即 错因:,这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应舍去。 2. 注意集合元素的含义 集合中元素是有一定意义的,对此,稍有疏忽就会导致解题失误。 例2. 设,,则___________。 错解:由方程组解得:故 错因:没有正确理解集合元素的含义,A、B中的元素是有序数对,即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故 3. 注意的特殊性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与任何集合的并集等于集合本身,与任何集合的交集等于,忽视它的特殊性,会造成解题错误。 例3. 已知集合,若,求实数的集合C。 错解:因为 所以即所以 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是漏掉的情形,当时,亦满足条件,可得: 4. 注意“求字母的取值范围”的问题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含字母参数往往引起问题结论的不确定性,分类讨论思想应植根于大脑,避免错解。 例4. 已知集合,且,求实数的值。 错解:由,知 分析:当时, 此时与矛盾,应舍去。 例5. 已知集合,若A,求实数和的值。 分析:因为A,故,故B中含一个或两个元素,通过讨论,可求出: 5. 注意取等的可能性 例6. 已知,,且,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分析:由已知得:, 由知 又由知 故 解得 注:不要忽略的情况。 6. 注意隐含条件 例7. 全集,求实数的值。 错解:因为所以 从而解得: 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到隐含条件,因为S是全集,所以。 当,符合题意; 当时,,不符合题意,故。 注:在解有关含参数的集合题时,需要进行验证结果是否满足题中的条件(包含隐含条件)。 7.注意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集合的一种直观表示法——venn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将集合问题图形化,有助于准确地显示出各集合间的关系,捕捉有用的解题信息,启发解题思路。 解数学中两个重要的集合“数集”和“点集”是我们研究的主体。在解题时若借助数轴、平面直角坐标系等,注意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往往可以使问题直观化、形象化,从而灵活、直观、简捷、准确地获解。 例8.若I为全集,,且M∩N=N,则(  )。 A. B. C. D. 提示:由韦恩图可以很容易知道答案为C。 例9.设全集,集合,,那么等于( ) 分析:该题各集合中的元素显然都是“点”,我们有理由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之。 解:易知集合是直线上除去点构成的集合,集合是直线外的一切点构成的集合, 所以集合是整个平面除去点构成的.从而=故选. 评注:本题首先要清楚各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是函数的自变量,还是因变量,还是曲线上的点。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元素,不是集合,容易误选.集合运算的结果是集合,而不是元素。 8.补集思想的恰当应用 补集思想是一种间接思考问题的方法。即:已知全集为,若直接求其子集困难,可先求出,再利用()从而间接求出集合。这种正向思维受阻后而改用逆向思维的思想,就是补集思想。它是通过两次否定实现一次肯定的方法。 例10.已知抛物线,,中至少有一条与轴相交,求实数取值的集合. 分析:首先应抓住两点: = 1 \* GB3 ①“相交”即”两个公共点”. = 2 \* GB3 ②“至少有一条与轴相交”是指与轴只有一条相交;只有两条相交;三条都相交。共三大类7种情形。显然正面解决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而其反面(补集)只有一种:三条都不与轴相交.因此有下列解法。 解:设是全集,若三条抛物线与轴均不相交,则有解得:,故即为所求。 评注:正面进攻很难取胜,应该攻其反面。这种“正难则反”的思想,体现了灵活机智的解题策略。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