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背影》教案
PAGE \* MERGEFORMAT 7
7 背影 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田战欣
授课人:田战欣
教与学目标:
?? 1.知识目标;积累词语,学习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理解关键词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
? 3.情感目标:体味文章真挚感人的父子深情,增进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孝心。。
教与学重点
???抓住文中父亲的语言、动作、形象的刻画,指导学生深刻地体会文章真挚感人的父子深情。
教与学难点:理解文章质朴、含蓄、动人的语言,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母爱似火,父爱如山。”作为母亲她会更直接更热烈地表达对子女的爱,而作为父亲则更内敛,更不善于表达情感,因此如大山般深沉的父爱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去感受那份深沉的父爱。
二、学习新课
(一)交流感知
1.作者及作品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他5岁入私塾,18岁中学毕业考入北大,22岁毕业于北大,1925年在清华任教,这篇《背影》是他在清华任教时回忆在北大读书时的事。
2.预习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词:
交卸( xīè) 狼籍(jí ) 簌簌( sùsù) 琐屑(xīè )
蹒跚(pán shān) 差(chāi)使
学法指导:小组长交换检查,教师抽查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理清文章结构,领会关键词句,体会感情。。
明确: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以时间为依据紧扣“背影”来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 开篇设疑,惦记背影(1)
结构 第二部分 回忆往事,刻画背影(2—6)
第三部分 别后思念,再现背影(7)
(二)研读共品
学生放声朗读,勾画出文中最感动自己的地方并作简评。
(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背景是怎样的?
(2)文章以“背影”为线索,一共写了几次“背影”?其中那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3)文中几次描写“我”的眼泪?体会眼泪与父亲背影之间的联系。
明确:
(1)祖母死了,父亲赋闲——祸不单行、家境惨淡的特定背景。
(2)四次背影:第一次是在开头点题的背影;第二次是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是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是结尾思念中的背影。
一般是第二次的背影印象最深刻。
(3)文中四次描写“我”的眼泪,正与父亲的背影相互映衬,表现一种相互理解的父子深情。
(三)互助质疑
1、《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读完这篇散文之后,你觉得作者是通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明确:作者是通过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2、 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的离别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二、三段?
明确: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真是“祸不单行”。父亲还账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亲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
3、文中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明确应该是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让指名学生单个朗读,评价哪个学生朗读得比较好,教师在朗读技巧(轻重音)上加以指导,找出应重读的词,加以体会,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然后,教师适时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
明确: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
a. 父亲的衣着: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描写父亲的穿着突出了什么颜色?(黑色)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b. 父亲走路的姿势:(让学生齐读课文)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动手写一写这个词,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蹒跚”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c. 动作。找出动作描写的词,(“攀”、“缩”、“倾”)为何用“攀”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