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井陉盆地地质灾害调查的研究
井陉盆地地质灾害调查的研究
[摘要]井陉县位于太行山腹地,太行八陉之一,经济发展时刻伴随地质灾害威胁,全面掌握地质灾害分布、发育规律,尤其重要。
[关键词]井陉 地质灾害 调查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5-107-2
0前言
井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西临山西省,北依平山县,东连鹿泉市,南接元氏县、赞皇县,县域面积1381km2,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近现代以来,井陉仍是是冀晋陕三省物资交流集散地,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然而,由于地处山区,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特别是1996年8月,特大暴雨给井陉带来许多地质灾害,造成了巨大损失,提醒人们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忘记自然威胁。
1地形地貌
井陉县地形呈西高东低,南部、北部高而中间低,四周山峦叠嶂,标高在700-1300m之间,玉笔垴海拔1273m,是本县最高山峰。中间为丘陵,最低段为冶河河谷威州固底群泉分布地带,标高在165-190m,呈群山环抱的盆地状态。按成因类型可分为侵蚀堆积、构造堆积、构造溶蚀及构造剥蚀地貌。
2气象
井陉县属北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内温差大,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爽降温快,冬季严寒干燥少雨雪。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 556.4mm,最大为1181.7mm,最小215.7mm;降水量年内分配集中,全年70%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多年平均气温13℃,极端最高气温为42.7℃,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6.5℃,霜冻期从十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上旬,无霜期约204天,冻结深度0.5-1m。
3地层岩性
区内地层出露较为齐全,现由老至新简述如下:前寒武系变质岩地层,古生界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地层,石炭、二迭碎屑岩层,新生界松散岩层。
4地质构造
本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中朝准地台――山西断隆的东部边缘,属新华夏体系,地处新华夏系第三巨型隆起带太行山隆起,主结构面呈NNE向,燕山运动形成基本构造骨架。进入新生代又经喜山运动的影响,加之新华夏系断裂持续活动,使构造相当复杂。断裂褶皱比较发育,主要的构造有:太行山山前深大断裂、阜平背斜,太古界地层构成背斜的核心,因此,该区的褶皱构造主要指盖层的褶皱,为燕山期旋迦III期。
5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与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工作内出露地层岩性、结构、岩溶化程度以及岩体的坚硬程度,将区内岩土体可划分为以下几类,其工程地质特征如下:
5.1碎裂状较软片麻岩强风化岩组
主要分布于工作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地层为太古界阜平群南营组、赞皇群石家栏组。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岩体多呈块体碎裂结构或层状碎裂结构,岩层风化裂隙发育,沿节理面特别是几组节理面交汇处,风化尤其剧烈,物理力学性质显著减弱,力学强度不均一,易剥蚀。是不稳定斜坡、滑坡多发区,也是泥石流的主要物源之一。
5.2层状软硬相间砂页岩组
在南王庄乡、南障城镇、苍岩山镇、测鱼镇大范围分布。岩性主要为元古界长城系砂岩、页岩、夹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本岩组层理发育,易顺层滑塌或崩塌。
5.3中厚-厚层状坚硬夹软弱碳酸盐岩组
出露于辛庄乡、小作镇、威州镇,微水至测鱼呈带状分布。主要为中寒武统张夏组白云质灰岩、鲕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易发生溶蚀重力崩塌。
5.4砂砾石、砂土、粘土多层土体
大面积分布在山间河谷和平原地带,主要为残、坡积和冲、洪积成因的土体。在山间河谷地带,为残、坡积成因的土体,是泥石流的主要物源之一。残、坡积物表部土壤层孔隙大,强度低,压缩性高,其下部为粘性土充填的碎石土、砂砾石土,强度较高;山前平原为冲、洪积成因的土体,其岩性为卵砾石、砂、亚粘土层。由北向南,土体颗粒逐渐变细,土体强度降低、压缩性增高、透水性减弱。
6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井陉县因地质灾害累计造成死亡101人,倒塌房屋53间,冲毁耕地95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3万元。目前各灾害隐患点直接威胁着近一千余人的生命安全,威胁财产约六千余万元。
6.1泥石流
井陉县由于灰岩区占全区比重较大,大部分沟谷常年干旱无水流,有其独特的泥石流发育特点。
(1)短沟型,沟长300-600m,汇水面积小,上游有一定汇水面积且基岩裸露,滞水能力差,沟底为梯田(提供松散物质),主沟纵坡比降大(可达20-35°,占了主导因素),在暴雨激发下,容易失稳,爆发突然,破坏性大,这种情况在井陉县南部、西北部较为常见。
(2)沟长往往达3-5km、汇水面积大,沟内上游为荒山,纵坡坡度20°-40°,下游为大面积梯田,纵坡坡度7-15°,地形开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