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走路的树枝”竹节虫
在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丛林里,生活着这样一类奇怪的昆虫:即使有人告诉你它就在你面前的树丛中,你也很难发现它的存在。你必须足够耐心、仔细地观察,才会发现某段“树枝”有点异样――它居然在缓慢地移动。但它看上去的确是一段树枝啊,色彩、形状与周围的树枝都一样,甚至连枝条上的毛刺也一样。不过,如果你的眼力足够好,你就会看出小小的破绽――位于“树节”处,有一对亮晶晶的小眼睛。你所看到的是自然界大名鼎鼎的拟态高手――竹节虫。
竹节虫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竹节虫目的总称,以善于将自己拟态成树枝或树叶著称。竹节虫主要生活在热带以及亚热带,分为5科300多属2800多种,在我国已发现4科100多种。作为大自然的拟态高手,绝大多数种类的竹节虫都能模仿树枝。不过,树枝并不会走路,所以竹节虫又被称作“会走路的树枝”。
竹节虫大都能根据光线、湿度、温度的变化改变体色,让自身完全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让天敌难以发现。例如,生活在我国西南山地的白纹巨树?(我国最粗的竹节虫,直径达8毫米左右),就是专业的枯枝模仿者,其外表酷似一根长着几条分杈的枯枝。它们平时一动不动地藏在树上,只有在清晨或黄昏才小心翼翼地移动取食。在移动时,它们甚至还会有节奏地左右摆动,以模仿树枝晃动的样子。又如杆竹节虫,它们是竹枝的模仿高手。它们光滑的黄绿色的体表上有着清晰明显的“竹节”,看上去像极了竹枝。它们躲藏在细小的竹枝间,两只前脚并拢,四只中脚和后脚支开,纹丝不动。即使你己经到了它们的面前,也无法将它们找出来。
还有一些种类的竹节虫如叶?科,它们比其他竹节虫更是技高一筹,不仅能模仿树枝,也能模仿树叶,就连叶面上被虫子啃过的缺口和霉变的斑纹也模仿得惟妙惟肖。不仅如此,它们的卵也能模仿各种植物的种子,例如我国的稀有叶?――东方叶?的卵就和苍耳的种子几乎一模一样(在现代的昆虫学教科书中,叶?几乎就是“昆虫拟态”的代名词)。叶?生活在热带雨林中,体长多为7~9厘米,最大的巨人叶?的体长可达12厘米。叶?的腹部和背上的翅膀像极了绿色阔叶树的叶片,中间有凸起的叶片“中脉”,两边有“支脉”,圆圆的小头是叶柄,脚看上去则像被其他昆虫啃食过的残缺不全的小叶片,连缺口处干枯的黄边也不漏过,有时还会加上几个“小虫洞”。
形形色色的竹节虫
挑战达尔文的进化论,竹节虫的翅膀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多次失而复得。
如果以身体长度计,亚洲热带雨林里的那些巨大的竹节虫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昆虫。2008年10月,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一只巨型竹节虫标本,它体长达55厘米,即使不算腿在内,体长也有35厘米。此标本一亮相便引起了轰动。这只竹节虫采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交界的婆罗洲热带丛林,发现时间是1998年10月。这是一只雌性竹节虫,被发现时已经死亡,由当地一名收藏家保存,但他并不知道这只竹节虫的重要意义。直到遇到一位昆虫学家后,他才知道这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还有两种巨型竹节虫也格外引人注目,它们是马来西亚的扁竹节虫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伞翅巨竹节虫。依标准的不同,它们与婆罗洲竹节虫难分仲伯,均堪称世界第一――马来西亚的扁竹节虫雌性的体重能达到70克以上,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伞翅巨竹节虫雌性的翅膀展开宽达20厘米。
并非所有的竹节虫都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外貌丑陋,令人生厌,像一截了无生气的枯树枝。恰恰相反,一些种类的竹节虫让人耳目一新,马来西亚的黄扇竹节虫就是其中之一。竹节虫大多没有翅膀,黄扇竹节虫则长有翅膀。它们的身体像玉石一样具有光泽,明黄色的翅膀边缘有一条酷似绣花的黑色丝带。平时,它们把翅膀合起,丝毫看不出它们有翅膀;一旦受到外敌侵犯,感到形势危殆时,它们的翅膀便“忽”地打开,令天敌目瞪口呆,而它们则趁机迅速飞起,逃之夭夭。
黄扇竹节虫美丽的翅膀里还蕴含着更大的奥秘。科学家在对黄扇竹节虫的DNA进行分析后认为,黄扇竹节虫的翅膀在漫长进化历史中多次失而复得。这表明,尽管在距今5000多万年的时间内,许多种类的竹节虫都失去了翅膀,但它们创造翅膀的基因并没有消失,这让它们能够在需要的时候重新找回翅膀。黄扇竹节虫的翅膀挑战了进化论的基本信条――进化过程不可逆转(进化论认为,动物的像翅膀之类的复杂特征在退化之后将永远消失,因为创造这些特征的基因改变了)。这或许为生物进化研究指出了一个崭新的方向。
奇异的孤雌生殖
许多种类的竹节虫在严酷的环境下进化出了一种特别方便有效的生存方式:孤雌生殖。
存活至今的竹节虫来自什么时代?我国四川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保存有一块竹节虫化石,是2012年4月在辽宁发现的――在一次火山爆发中,迅速落下的火山灰和稳定的湖泊相沉积环境凝固了这个孱弱的生命。这只竹节虫曾被俄罗斯科学家认为是类似蝗虫的直翅目昆虫,但后来被中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