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查房幻灯片.ppt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查房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昆医附一院血液内科 —陈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主要由于血小板受到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内脏出血。分急性及慢性两种,急性多见于儿童,慢性多见于成人。 病因及发病机制 感染 免疫因素 肝、脾与骨髓因素 遗传 其他因素:雌激素 临床表现 急性型:儿童常见,多有呼吸道感染史,特别是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致死的主要病因。急性型病程多为自限性,常在数周内恢复,少数病程超过半年转为慢性。 临床表现 慢性型:以40岁以下女性多见。起病缓慢,出血症状相对较轻,常反复发生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女性病人月经过多较常见,每次发作常持续数周或数月、甚至数年,长期月经过多可出现贫血。反复发作者常有轻度脾大。 病史简介 杨副勇,男,47岁,住院号0000955516。 发现反复皮肤瘀点瘀斑一年,再发2周,于2012年4月9日9:00入院,神志清,精神良好,血常规: WBC:8.37X109/L,HGB:149g/L,PLT:2X109/L 。 给予抑制免疫、止血、保护脏器、升血小板等对症支持治疗。 4月22日血常规: WBC:9.3X109/L,HGB:123g/L,PLT:35X109/L 。 4月23日病情好转出院。 现病史 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皮肤自发性瘀点瘀斑,瘀点呈暗红色,不高于皮肤表面,可自行消退,偶尔有牙龈出血,量不多,能直止。当地治疗无效后转入我科治疗,多次血常规显示血小板明显减少、骨穿检查显示“有核增生活跃,巨核细胞314只,颗粒型20/25”,B超示“脾大”,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脾功能亢进待排”,予“机采血小板注射、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皮肤瘀点瘀斑消失,血小板正常出院。出院后定期复查血常规,至门诊治疗调整激素用量,现泼尼松片20mg每天。2周前再次出现双下肢皮肤瘀点瘀斑,量不多,无发热、头疼,咳嗽、咳痰、胸闷、气促,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尿等不适,至当地医院血常规显示:WBC:8.37X109/L,HGB:149g/L,PLT:2X109/L。患者为进一步治疗至我院就诊,病程中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近期无变化。 既往史 既往史:体健,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有输血史,否认放射线,化学毒物接触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家族史: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及传染病史。 护理体检 T:36.4 P: 81次/分 R:27次/分 BP:120/70mmHg 神志清,精神可,营养良好,无贫血貌,巩膜无黄染,双下肢皮肤可见少量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问及干湿啰音,心率81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 血小板明显减少,告知病人卧床休息,避免用降低血小板数量及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2.药物治疗 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刺激骨髓造血及向外周的释放。口服泼尼松30-60mg/天。 3.输血及血小板 护理诊断 1、有损伤的危险: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抗体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关。 3、恐惧:与血小板过低,随时有出血的危险有关。 4、潜在并发症:内脏及颅内出血可能,与小板减少有关。 护理措施 1.病情监测。二级护理,每两小时巡视一次,重点注意出血部位和出血量,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面色,意识,瞳孔情况。观察病人有无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监测血小板记数、出血时间、抗血小板抗体等 护理措施 2.预防或避免加重出血。 (1)皮肤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①在静脉注射或其他穿刺部位加压止血。 尽量避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提高穿刺准确度,穿刺针头宜选小号的,减小穿刺次数。动作轻柔。 ②勤剪指甲,不搔抓皮肤 ③ 沐浴或清洗时避免水温过高和过于用力擦洗皮肤 ④休息活动:多休息,注意防护,避免创伤引起出血 ⑤衣服应柔软、宽松,以免加重皮肤紫癜。 护理措施 (2)预防消化道出血及护理 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软食为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kt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