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01期)-中考历史模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专题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01期)-中考历史模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历史模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

专题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考点72伟大的历史转折

1(天津)1978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2(四川南充)历史解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下列史实和结论表述正确的是

A《资政新篇》——调动了农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

B五四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

D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3(山东泰安)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开启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九大的召开

4(陕西)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是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

③都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④都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四川达州)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多因公务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周边国家扩大到世界各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B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一带一路”的实施

6(四川乐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材料叙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A时间 B背景 C内容 D影响

考点73经济体制改革

1(四川自贡)下图反映了我国1978-1987年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B进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直

C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重庆B卷)下面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粮食总产量变化表(部分)。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1978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粮食总产量(万吨)

30000

35343

38728

40712

A土地改革的进行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3(安徽)1991年3月,中共中央确定在上海和深圳试点实行部分股份制公司股票上市。这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C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

4(四川乐山)为下面两幅图表设计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5(江苏连云港)《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92年的高频词汇应是

A合作改造农业生产B生产技术科学管理社会主义现代化

C稳定企业国企改革D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召开中共十四大

6(山西)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人们对此争论不休,这一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为解决该问题指明方向的是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中共十二大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中共十三大

7(甘肃天水)中俄两国在曲折的历史经历中,彼此影响相互借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克里木战争中,俄国被打败,丧失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它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据不完全统计,1825——1855年共爆发农奴暴动674次,其中1845——1854年就达348次……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太平天国革命势力波及18省,攻占过600多个城池,坚持斗争十多年。

——摘编自严鋕钰《俄国农奴制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之比较》

材料二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地方和中央政府经过讨论决定采纳“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在这个制度下,土地仍然是公有的,但每个农户得到一块田地用于耕种,并与公社的生产队或经济合作社签订一份合同。”

——徐中约《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