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菌群实验报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肠菌群实验报告

大肠菌群实验报告 篇一:大肠杆菌检测实验报告   国标法测定大肠杆菌样本的细菌总数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国标法操作的原理   实验器材:   培养箱,10只移液管,1只250ml锥形瓶,5只大试管,试管架,4个平皿,500ml大烧杯1个,电子天平,纱布,脱脂棉,灭菌锅,PH计或PH试纸,100ml量筒,橡皮手套,超净台   实验药品:   磷酸盐缓冲液,蒸馏水,LB培养基,琼脂,5%NaOH,5%HCl   实验步骤:   一:   10只移液管,1只250ml锥形瓶,5只大试管,4个平皿,500ml大烧杯1个,100ml量筒进行洗涤,然后一起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121摄氏度条件下灭菌20min。灭完菌后烘干,完成后放入超净台中。   用酒精擦拭超净台,紫外消毒30min   二:   1:用电子天平称取成品LB 3.1241g和琼脂1.8756g放入250ml的洁净锥形瓶中。 2:用量筒量取125ml的蒸馏水加入该锥形瓶中,制成培养基。   3:用棉花堵住该锥形瓶的瓶口,用牛皮纸包住瓶口,用橡皮筋扎牢,再将培养基放入灭菌锅中在121摄氏度之下灭菌20min。   4:灭完菌后放入超净台中备用。   三:   1:取1只无菌250ml锥形瓶,用量筒向其中加入49ml PBS   2:将1ml样品加入到该锥形瓶中,摇匀制成1:50的细菌溶液。   3:取4只试管,编号1—4   4:用无菌移液管分别向4只试管中加入9ml的PBS   5:用1ml无菌移液管从样品中移取1ml菌液加入到1中.震荡试管使菌液均匀。 6:用1ml无菌移液管从1号试管中移取1ml的细菌溶液加入2号试管中,摇匀   7:用另一只1ml无菌移液管从2号试管中移取1ml细菌溶液,加入3中,摇匀......以此类推直至4只试管中均加入了细菌溶液。   9:取4只平皿,编号1—4   10:分别用4只无菌移液管从这4只试管中移取1ml的菌液置于4只平皿中,加入45—50摄氏度温度下的培养基,约15mm厚度。缓慢旋转平皿使菌液与培养基混合均匀;待培养基冷凝后倒置。   11:将培养基在36摄氏度条件下培养12小时。   12:取出培养皿,选择细菌个数在30至300个之间的平皿数细菌的个数。   四:实验结果(记得在操作过程和得到结果时拍照)   1号,2号菌落个数多不可计,舍弃   4号平皿中菌落数目小于10 cfu ,舍弃   3号平皿中菌落分布较均匀,数3号中的菌落数,一共有210个 cfu 。   计算样品中细菌浓度为:1.05 × 105 Cfu/ml   点评   超净台中的实验步骤讲述详细,明确,不错。前面的步骤叙述有点乱,建议按照如下标题重新调整顺序。   实验步骤:   1、 仪器清洗   将烧杯,培养皿、试管等仪器用洗衣粉清洗,超声5min.然后用清水清洗,超声5min,最后用三蒸水清洗,放入烘箱中烘干。   2、 培养基配制   精确称量。。。。。。。。。。放入锥形瓶中,加入。。。。mL蒸馏水,摇匀   3,灭菌   包扎、灭菌,烘干备用   3、 超净台中的操作(如上)   除了实验步骤和结果,还要有讨论和注意事项   例如:实验讨论:   1、 评价该方法(操作简易程度,灵敏度如何,适用性)   2、 为何选择细菌个数在30至300个之间的平皿数细菌的个数?   注意事项   比如各种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以及保持洁净,防止染菌等。 篇二:大肠杆菌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紫外线诱变及抗药性菌株筛选   0740063 阿噟兰   1.前言   抗生素能破坏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使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受到抑制。但某些细菌对抗生素表现出抗性,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改变,产生能抵抗抗生素的性状。在自然情况下,细菌的基因突变率很低,而且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在自然条件下,想要获得有抗性的细菌是很困难的。当给与适当的物理条件时,其突变率会大大增加。如当用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和其他粒子、紫外线、微波等物理因素辐射时,能够促进遗传物质突变。DNA 对紫外线(UV)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尤其是碱基中的嘧啶,它比嘌呤更为敏感。紫外线引起DNA 结构变化的形式有 DNA 链断裂、碱基破坏、胸腺嘧啶二聚体等。因此,紫外线通常作为诱变剂,用于微生物菌种选育。一般细胞分裂越旺盛,诱变剂量越大,突变率高,诱变最有效的波长253~265 nm。选择合适的诱变剂量对于获得较高突变率十分关键,过高或过低的辐射剂量会导致菌株死亡或诱变不充分而降低诱变效果。   在紫外线诱变下,菌株发生不定向的突变,想要得到需要的特向变异必须对诱变后的菌株做筛选。本实验想要得到的是能够抵抗抗生素的菌株,因此可以用抗生素培养基作为筛选培养基对菌种进行筛选。若菌株没有发生定向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