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探讨.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探讨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探讨   摘要: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本身存在的制度缺陷是近年来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失效的重要原因。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发展完善货币市场,取消准备金利率,加快利率市场化,积极稳妥地推进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货币政策工具;制度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2―0010――04      2003年以来,针对我国经济中出现的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和流动性过剩,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紧缩银根的措施,尤其是2006年,央行两次提高基准利率,三次上调准备金率。2007年以来,中国更是数度收紧银根。截至7月末,已三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三次发行惩罚性定向票据。但这些货币政策的操作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7月金融统计数据,再次呈现出货币供应高位增长、贷款投放过快的景象。其中,广义货币(M2)18.48%的增速创出自去年6月以来新高,狭义货币(M1)20.94%的增速创出自2001年以来新高,前7月2.77万亿元的人民币贷款新增量也创出历史同期新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严峻挑战。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失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依托的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也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本文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本身所固有制度缺陷的角度来分析其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制约。      一、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工具制度缺陷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制约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调节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贷款(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这些工具都因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而存在着种种制度缺陷,制约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一)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但是在当前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受交易工具限制,“对冲”流动性的能力有限。   公开市场可供操作的工具主要是国债、央行票据和企业债券。目前,我国国债的期限结构和持有结构不合理使得国债缺乏足够的操作规模。期限结构方面,发行的多为中长期国债,而适合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短期国债却很少;持有结构方面,大部分国债被居民个人当作储蓄持有,而商业银行又将国债当作低风险、高效益的优质资产持有,因此流动性不大。近年来,中央银行对政府的债权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在其总资产中所占比例都很低,2005年12月中央银行对政府的债权为2892.43亿元,2007年1月为2856.4l亿元,2007年6月为2825.75亿元(2007年6月中央银行总资产为148105.37亿元,对政府的债权所占比例仅为2%)。国债市场期限、结构不合理,流动性低,使得央行无法通过国债进行灵活、快速的公开市场操作以实现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控制,也阻碍了货币政策意图经由微观经济主体的有效传导。企业债券由于国家控制十分严格,规模更小,2007年6月中央银行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仅有63.68亿元。针对这种情况,央行于2003年4月开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短期国债工具的不足。票据的运用给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但若大量发行,会给中央银行形成支付成本的压力,而且中央银行票据占用的货币资源会影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其他金融工具的发展。由于货币供应量明显偏多,央行发行了大量的票据以回笼货币。为了控制货币持续快速增长局面,央行一方面面临巨大的票据赎回压力,另一方面又必须进一步增发票据。2007年前六个月央行共发行票据2.6万亿元,同比多发行O.4万亿元。6月末,央行票据余额达3.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8万亿元。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对冲流动性是不可持续的。   还有一个情况值得关注,就是本币公开市场操作对基础货币供应的作用往往被外币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所分流。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一种实际上的固定汇率制度,而我国近年来持续“双顺差”,中央银行为维持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就只有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来收购外汇。因此在货币政策的走向上,中央银行又陷入了既要防止货币供应量过大、又要维持相对固定汇率的两难境地。由于固定汇率制度的刚性,最终导致中央银行票据的不断膨胀,从而降低了中央银行票据“对冲”流动性的能。目前发行1元钱的央行票据,大约只能回笼O.3元的市场流动性。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在金融体系健全的环境下,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可以有效地收缩总体的流动性。2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