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牧交错区草地面积动态变化的研究.docVIP

农牧交错区草地面积动态变化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牧交错区草地面积动态变化的研究

农牧交错区草地面积动态变化的研究   摘要: 利用1986,2000和2009年3个年份点的遥感影像,在RS与GIS支持下,解译提取内蒙古太仆寺旗20余年草地空间信息,分析该区草地时空动态及其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986~2000年,草地面积减少307.67 km2,且退化严重,大量草地转化为耕地,生态环境趋于恶化;2000~2009年,草地面积有所增加,增加的部分主要来自退耕地;20余年来,低地盐化草甸持续增加,低湿地草甸快速减少。基于分析结果,指出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起到一定作用,人类活动干扰则是草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关键词: 太仆寺旗;草地面积;动态变化   中图分类号: S 8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500(2012)01?0029?05      草地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农牧交错区位于北部牧业带与南部农业带之间,区内农用耕地与牧业用地镶嵌分布,种植业与放牧业并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我国一个独特的地理景观。农牧交错区的草原植被是内蒙古草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是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亦是草地畜牧业的重要基地。然而,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长期影响下,草原退化,生态恶化趋势日益严重,直接威胁着牧民的生产生活\[1,2\]。   遥感信息技术(RS)具有准确、宏观、动态观测的特点,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数据处理与动态分析的优势,将RS和GIS技术应用于草地资源调查,已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3,4\]。以RS和GIS为主要技术支撑,结合实地调查,对太仆寺旗草地利用变化进行动态研究,以期揭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规律,为太仆寺旗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1研究区概况   太仆寺旗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最南端,地处阴山北麓,浑善达克沙地南部边缘,属低山丘陵区,地理位置E 114°51′~115°49′,N 41°35′~42°10′,西北与白旗接壤,东北与蓝旗相连,东南与河北省沽源县交界,西与河北省康保县毗邻。东西长85.0 km,南北宽为65.5 km,总面积为3 414.74 km2,其中,农区面积为2 557.7 km2,牧区面积850.0 km2,城镇面积7.04 km2。全旗辖1个乡、1个苏木和4个镇,总人口20.8万。是一个以农为主,半农半牧的典型农牧交错区。气候类型为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6 ℃,无霜期115 d,年降水量407 mm,主要集中在6~8月,水热同期,平均日照2 937.4 h。土壤为淡栗钙土\[5\]。   2研究方法   2.1数据处理   采用研究区1986、2000、2009年3个年份点Landsat TM影像作为数据源,成像时间均为8月,空间分辨率为30 m。应用ERDAS MAGINE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融合和镶嵌,结合外业调查进行遥感判读和解译,将解译后的数据转化为矢量图层,利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数字化得到的三期环境地物矢量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获得相应的空间信息\[6\]。   2.2草地动态变化   2.2.1动态度(K)土地利用动态度可定量描述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指区域一定时间范围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的情况,计算公式为:   K=Ub-UaT×Ua×100% (1)   式中:Ua、Ub分别为研究期初和研究期末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为研究步长。当T设定为年时,K为研究时段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变化率。   2.2.2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根据地图代数原理,对任意两期土地利用类型图A和Ak+1,采用下式的地图代数方法:   Cij=Aijk×10+ Aijk+1(土地利用类型<10时适用)(2)   可以求得由k时期到k+1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图Cij,它直观表现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及其分布,据此可以进一步求得反映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定量关系的转移矩阵\[7\]。   2.3外业调查   分别于2009年6~9月和2010年5月在研究区进行野外实地调查,用GPS定位记录,并在草原上随机建立监测样点采集草本样方,作为草地分类的辅助依据,调查指标主要有植物物种、植被盖度、高度和频度,每个指标的调查方法采用常规方法。研究区域属克氏针茅典型草原地带性植被。草地类型主要为克氏针茅+羊草(Stipa krylovii+Leymus chinensis),以克氏针茅、羊草为建群种,位于群落上层,冷蒿(Artemisia frigida)、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糙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