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清代服装-(精品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清代服装 第一节 概述 清朝从公元1616年至1911年,共295年的历史,历经12个皇帝。 清朝是以满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权。满族原是尚武的游牧民族,在戎马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冠服形制与汉人的服装大异其趣。 清代,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立的几个朝代之一,自1644年清顺治帝福临入关到辛亥革命为止,共经历了268年。满族统治者初入关时,实行残酷的镇压政策,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强硬措施推行剃发,以使全民都剃去额前头发,后面梳成一个大辫,因此遭到汉族人民的坚决抵抗。康熙帝作为清代第二代皇帝,看到单凭野蛮落后的方式去统治中原,实际上破坏了汉族已经达到的比较进步的生产关系。于是为缓和满族和汉族之间的激烈矛盾,下令停止圈地,免除三饷加派,拉拢汉族地主阶级,开博学鸿词科以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逐渐稳定了社会秩序,使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至乾隆帝时,已开始构成清中期的“乾嘉盛世”。但由于吏治窳败,统治阶级的生活极端腐化,大兴文字狱、闭关锁国等封建统治,又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因而日益遭到人民的反抗,在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反洋教斗争、戊戌变法和义和国运动的革命热潮风起云涌之中,逐渐衰落,最后在1912年辛亥革命的怒火中消亡。 满族入关后,首先令汉族人民剃发易服,“衣冠悉遵本朝制度”。这一强制性活动的范围与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转一年,清廷索性下令:“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所到之日,亦限旬日,尽行剃发。”若有“仍存明制,不随本朝之制度者,杀无赦”。可是汉族人素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意识,所以在“宁可断头,绝不剃发”的口号下聚集起来,对满族统治者进行多次多处斗争,后来在不成文的“十从十不从”的条例之下,才暂时缓解了这一矛盾。“十从十不从”内容中多条涉及服饰,而且由于在清代初年约定,因此对清三百年的服饰发展至关重要。这包括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从”即随满俗,“不从”则是保留汉俗。传说这是明遗臣金之俊提出,前明总督洪承畴参与并赞同的。清王朝在非官方场合接受了这个条例。 第二节 男子官服与民服 清代在服饰制度上坚守其本民族旧制,不愿意轻易改变原有服式。由于满汉长期混居,自然互为影响,到了乾隆帝时,有人又提出改为汉服,由于满族统治者执意不改其服,并以强制手段推行满服于全国,致使近三百年中男子服饰基本以满服为模式。 清代男子以袍、褂、袄、衫、裤为主,一律改宽衣大袖而为窄袖筒身。衣襟以纽扣系之,代替了汉族惯用的绸带。领口变化较多,但无领子,高层人士再另加领衣。男子官服在完全满化的服装上沿用了汉族冕服中的十二章纹饰。只是由于满装对襟,所以前襟不另缀补子,而是直接绣方形或圆形补子于衣上,称之为补服。补子图案与明代补子略有差异。  袍、袄: 因游牧民族惯骑马,因此多开衩,后有规定皇族用四衩,平民不开衩。其中开衩大袍,也叫“箭衣”,袖口有突出于外的“箭袖”,因形似马蹄,被俗称为“马蹄袖”。其形源于北方恶劣天气中避寒而用,不影响狩猎射箭,不太冷时还可卷上,便于行动。进关后,袖口放下是行礼前必须动作,行礼后再卷起。清代官服中,龙袍只限于皇帝,一般官员以蟒袍为贵,蟒袍又谓“花衣”,是为官员及其命妇套在外褂之内的专用服装,并以蟒数及蟒之爪数区分等级,如下简表: 朝服 民间习惯将五爪龙形称为龙,四爪龙形称为蟒,实际上大体形同,只在头部、鬣尾、火焰等处略有差异。袍服除蟒数以外,还有颜色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袍服中还有一种“缺襟袍”,前襟下摆分开,右边裁下一块,比左面略短一尺,便于乘骑,因而谓之“行装”,不乘骑时将那裁下来的前裾与衣服之间以钮扣扣上。  补服 行褂:是指一种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的短衣,俗呼“马褂”。如跟随皇帝巡幸的侍卫和行围校射时猎获胜利者,缀黑色钮襻。在治国或战事中建有功勋的人,缀黄色钮襻。缀黄色钮襻的称为“武功褂子”,其受赐之人名可载入史册。礼服用元色、天青,其它用深红、酱紫、深蓝、绿、灰等,黄色非特赏所赐者不准服用。马褂用料,夏为绸缎,冬为皮毛。乾隆时,达官贵人显阔,还曾时兴过一阵反穿马褂,以炫耀其高级裘皮 琵琶襟马褂 马甲:为无袖短衣,也称“背心”或“坎肩”,男女均服,清初时多穿于内,晚清时讲究穿在外面。其中一种多钮襻的背心,类似古代裲裆,满人称为“巴图鲁坎肩”,意为勇士服,后俗称“一字襟”,官员也可作为礼服穿用。 马甲 裤子: 清朝男子已不着裙,而普遍穿裤,中原一带男子穿宽裤腰长裤,系腿带。西北地区因天气寒冷而外加套裤,江浙地区则有宽大的长裤和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夏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