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3.pptVIP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社会学3

教育社会学 主讲人 李慧玲 第六章 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 教育知识 显性知识与价值传递 隐性知识与学校生活 生活经验与日常生活 教育活动内容: 广义的教育知识(Educational knowledge) 教育知识: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生活经验” 显性知识与价值传递 一、课程的研究传统 二、课程的分析模式 三、课程与社会控制 一、课程的研究传统 课程—教育学的主要传递形式; 课程问题:教育研究的焦点; 课程研究观念预设:课程知识理所当然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课 程:社会价值的实现途径,社会控制的结果;课程所表达的是学生应当学习的正式信息——显性知识。 1.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个体如何获得知识?——柏拉图“回忆说”;亚里士多德“认知功能说”;笛卡儿“天赋”;洛克“白板说”。 不同学科研究知识角度: 心理学、哲学、现实、课程论 不同学科背景学者的研究:P193(表6-1-2) 不同学科的知识观: 行为主义:知识是环境强化关系结果—行为库; 认知心理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加工论; 神经生理学:知识的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基础; 语言学和发展心理学:语言发展、认识发展; 科学哲学:科学范式的演进或革命的角度,科学知识和概念变化; 人类学和知识社会学:“知识即文化约定” 2.课程的概念 来源: 中国:唐宋时期,“宽着期限,乃依法制”“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朱子全书·论学》-朱熹 西方:“currere”(拉);“跑道”、“学习的进程” “课程”概念 广义:学校中显现的知识与学习经验;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一切。(艾格莱斯顿、麦汉) 较广义:学生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 狭义:课表所列的教育科目——教程。 古代:“六艺”;欧洲“七艺” 其他:“有计划的教学活动”、“预期的学习结果”“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等。 课程概念界定又一线索:课程编制与管理 课程:依据国家标准、通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所认定的教育内容,实际上就是国家权力和意志的体现,反映占社会支配地位的知识价值观和人才观。 我国课程演变:全部必修课(20ST50ND)、适当调整,高三选修课(1963)多元化(1981) 课程改革——对学生素质重视和对能力强调。 二、课程的分析模式 1.课程的科学工具研究范式 围绕课程 编制和课程设计的角度分析。 博比特《课程》(1918)标志课程专门研究开始; 与查特斯发起课程编制的科学化运动。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949)奠定了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础,确立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步骤。 “学科结构课程论”“社会改造课程论”“学生中心课程论等”。 2.课程的“社会事实”研究范式 专门研究:20世纪60、70年代,英国 标志:扬《知识与控制:教育社会学的新方向》(1971) 来源: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 四种分析模式: 功能主义范式 解释论范式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结构主义范式 功能主义范式:代表:马斯格雷夫 课程的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课程是“既存社会现象”。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代表 阿普尔 课程是传递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进行阶级关系再生产的工具。 课程研究内容主要是:正式课程内容的分析和对隐性课程意义上的教育知识组织化的分析。 结构主义范式:代表 伯恩斯坦 研究对象:决定课程结构的代码及内隐于教育传递过程中的权力分配与控制方式之间的关系。 分类: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界限清晰度,反映权力关系 架构: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在教育知识选择、构成及教学进展中的自由程度,反映社会中的控制关系。 课程基本结构取决于分类强度,教学基本结构取决于架构强度,评价基本结构则为两种强度的函数。 教育知识代码:权力和社会控制得以实现 三、课程与社会控制 1.课程知识的社会性特征 传统:知识客观性、公正性、有效性 课程知识:历史、政治和社会的烙印; 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决定课程知识的取舍 2.课程是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 课程实质:国家重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观念载体”,是体现国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两种控制机制: “显性控制机制”:学科课程选择、课程知识取舍 “隐性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