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郑伯克段于 导学案 教师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教案 郑伯克段于 导学案 教师版

18《郑伯克段于鄢》(教师版)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 2、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文实词,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 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文实词,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 2、共叔段为叛乱所作的准备工作。 【教学难点】 1、郑庄公面对共叔段的积极备战采取了步步退让、消极备战策略却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取胜?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预习积累】 一、知识链接 1.《左传》简介: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后人也有认为是汉代刘歆改编的。有学者甚至认为它并非解说《春秋》,只是一部与《春秋》有关的、相对独立的史书。 2. 关于“国”、“都”、“邑”、“鄙”: 国,国家。周代诸侯的领地称“国”。如本文:“国不堪贰。”诸侯国的首都也称“国”,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都,“国”内的大城市,但比国都小;“都”的大小不一。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用作动词,指建都。如杨雄《解嘲》:“都与洛阳。”因此汉以后京城也称为“京都”“首都”。 邑,城镇,大的叫都,小的叫邑。《史记 五帝纪》:“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邑的大小、人口不一,如本文:“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作为政治区域,古代以有宗庙为都,没有宗庙为邑。 鄙,边境上的小邑。如本文:“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3.《春秋》与“春秋笔法” (1)关于《春秋》 《春秋》是儒家的经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孔子曾修订《春秋》。 (2)关于“春秋笔法” 春秋:春秋时鲁国的史书。笔法:写文章的技巧。指文字隐晦、文笔婉转而含有褒贬意思的写作风格。 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描述写法,称“微言大义”,在叙事时暗含褒贬,委婉的表达作者的倾向。左丘明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 (3)古今春秋笔法示例 例一:《周语下》:鲁侯归,乃逐叔侨如。……简王十二年,晋杀三都。十三年,晋侯弑。……齐人杀国武子。 析:“杀”可指杀人,杀有罪之人,无罪之人,也可指杀动物。“弑”在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一般指下杀上,并且“弑”的对象只能是人而不能是物。“诛”主要用于杀有罪,杀不仁者,可以下杀上,也可以是上杀下;“戮”的对象可以是有罪之人、不仁之人,也可以是无罪之人,同时又可以解释为羞辱。同样有“杀害”的意思,但不同的用词寓含不同的褒贬态度。 例二:《晋语》载晋惠公在韩原之点中被秦军俘虏,言“亦不克救,遂止于秦”,不说晋惠公被秦国拘囚,而言“公在秦三月”。 析:止,执也,即被擒获。晋国史官用“执”字有损于君主的尊严,因此用“止”。写晋惠公被囚,说“在秦”,这都是隐约其辞,有所避讳。 例三:“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坦诚的交谈” 析:“坦诚”意味着双方存在明显的分歧,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并且可以推知,双方有妥协的可能性,但离预定的目标有很长的距离,不排除事态会进一步恶化等等。 4.“郑伯克段于鄢”寓意解析: 春秋君王一般称“公”“侯”,用“伯”(较低等级的爵位)而不用“公”,说明了作为兄长的郑庄公没有防微杜渐,对弟弟共叔段小惩而大戒之,却姑息其恶,有失教导;“克”,是国与国、君主与君主的交战时的用语。用这个词,一来说明了共叔段的强大,就如另一诸侯一般;二来也表示了郑庄公意在杀弟的意志。而“击”有打击训诫的的意思。而不称共叔段为弟,是因为共叔段对郑伯没有弟弟的的情义,预谋着夺取哥哥的君位。“郑伯克段于鄢”,寄寓着对人物的褒贬评价。这便是所谓“春秋笔法”的妙处。 5、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公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三、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共叔段(gōng) 寤生(wù) 遂恶之(wù) 亟请(qì) 巖邑(yán) 虢叔(guó) 佗邑(tā) 祭仲(zhài) 百雉(zhì) 廪延(lǐn) 不义不暱(nì) 请以遗之(wèi) 繄我独无(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