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童话的特点。 2、梳理故事情节,并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 自学提纲一 听录音,要求: 1、注意生字词。 2、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1、用一个字概括故事情节 骗 回顾目标,谈收获 1、了解作者、作品及童话的特点。 2、梳理故事情节,并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 结合本节所学内容,谈一下你的收获与困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2、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 自学提纲一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揣摩人物心理,把握角色形象。 自学提纲三 再读课文,思考交流以下问题,3分钟展示: 1、文中是如何运用夸张与想象的手法的,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2、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访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回顾目标,谈感受 1.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2.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像的作用,提高阅读童话的能力 3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 结合本节课目标,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 角色形象及语气特征提示:(1)旁白: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2)皇帝:语调傲慢、神情自负。(3)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4)老大臣: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5)诚实的官员:故作姿态,语调低沉。(6)骑士们:随声附和。(7)典礼官:讨好皇帝,语调温柔。(8)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明白。(9)小孩子:天真单纯,高声叫了出来。(10)小孩的父亲: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 合作探究: 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 心理描写 我倒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 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自负而心虚 愚蠢而狡猾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昏庸而虚伪 皇帝 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 动作描写 转了转身 扭了扭腰 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点头表示满意 心理描写 愿上帝可怜我吧! 我的老天爷------- 我并不愚蠢呀!--------- 神态描写 把眼睛睁的特别大 动作描写 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 注意地听着. 老大臣 大臣 【详写】 【略写】 虚伪奸诈 阿谀奉承 老大臣、“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 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 皇帝: 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也怕丢了王位。 老百姓:怕人嘲笑愚蠢; 怕招杀身之祸。 小孩子:单纯;天真活泼,不懂得 人情世故无所顾忌 骗 骗子 皇帝 官员 百姓 孩子 受 助 传 行 揭 最可笑者? ? 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虚伪 最可恨者?? 骗子:狡猾伪善 最卑鄙者?? 大臣:虚伪愚昧、阿(ē)谀(yú)奉承、自私 最可爱者?? 孩子:纯洁天真、无私无畏、直言不讳 阅读文章第五自然段关于皇帝心理活动的描写。 ——“心里感到不大自然” 皇帝自己其实心里很虚 ——“相信自己是无需害怕的” 自己给自己壮胆,强作镇静。 ——“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比较妥当” 心里还是非常害怕自己看不见,害怕证明自己是不称职或愚蠢的。 总结: 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把皇帝不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的表达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深化了文章主题。 一折 二折 三折 1、文章为什么要写皇帝与他的亲信三次察看织布的情景,可否只写其中一次? 不可以。那样不足以揭露整个宫廷的腐败。 2、为什么皇帝与他的亲信们都不敢说真话? 他们或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皇位或官位,或是害怕招来杀身之祸;都害怕暴露自己的愚蠢、不称职。 3、文中提到老大臣、官员以及皇帝的随员时,用了以下褒义词,“诚实”“有理智”“称职”“善良”“高贵”,特别是多次提到“诚实”,用意是什么?真的是在赞扬吗? 讽 刺 作者写到皇帝光着身子试新衣就已经达到讽刺的目的了,为什么还要在情节上安排游行大典?其用意是什么? 把皇帝的新装和游行大典结合起来,把这出喜剧、闹剧、丑剧推向高潮,让皇帝的丑态暴露在光天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