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隋五代的音乐(589—960年)
                    
第五章  隋唐五代的音乐(589—960年)
第一节  宫廷音乐机构
隋唐时期为了适应宫廷音乐高技术发展的需要,建立起由政府管辖和宫廷管辖两个不同体系的音乐机构,乐工达数万人,规模宏大,分工细致,属历代之冠。
太常寺是隋唐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由太长卿主管。属太常寺(简称太常)管辖的音乐机构有大乐署、鼓吹署,而属宫廷管辖的有教坊和梨园。
一、大乐署是唐代管辖雅乐和燕乐的音乐机构,且负责对女子乐工的训练与考核。它是太常寺所管辖的音乐机构之一。详见书48页。
二、鼓吹署是太常寺下属的另一音乐机构,专管仪仗中的鼓吹音乐,其规模从数百人至千人。
三、教坊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并演出的机构,在隋代便已设立(《隋书·音乐志》)。到了唐初,在宫中设立内教坊,但归太常寺管理。到了唐开元二年(714),除宫廷内教坊外,又在宫外设立了左、右二教坊,此后宫中派教坊使管理,不再辖署太常寺。
在唐代教坊有五处:宫廷内教坊、西京的左、右教坊、东京的左、右教坊。
唐全盛时,教坊有乐工近两千人。在五处教坊中宫廷的乐工技术最为全面,宫外的左教坊善舞,右教坊善歌。
教坊中女乐人分为三类:
第一类,天资聪颖、才华出众的女性住宜春院,成为“内人”或“前头人;
第二类,声色技艺稍次的女乐,其身份地位低于内人,住云韶院,称为“宫人”;
第三类,曲*弹家,是由平民女子选入宫中,练习琵琶、三弦、箜篌、筝等乐器的女乐。
前前两类以歌舞擅长,常由皇帝“进点”出舞或唱歌,后一类专习乐器,有时也夹在舞队充数。
四、梨园,是专门演习法曲的机构。
法曲是一种有歌、舞、有乐器演奏的精致歌舞曲,需要有精湛的技艺,它是宫廷音乐艺术精华最集中的地方。
唐代梨园有三个:宫廷有一处,也是最重要的梨园,有男艺人三百,女艺人数百名。第二个梨园在西京,属西京太常寺管辖的“太常梨园别教院”,演习法曲,并担任新作品排练,人数约一千人左右。第三个梨园是东京洛阳太常寺管辖的“梨园新院”,表演范围较广,约有一千五百人。
梨园创立于开元二年(714),至代宗大历十四年(779)解散,历时65年。这反映了唐代音乐有兴盛趋衰落的过程(《新唐书·礼乐志》)。
隋唐的多种音乐机构对音乐人才的选拔、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推广、音乐技术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  宫廷音乐
隋唐时期,宫廷音乐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已达到十分繁荣的地步,重要的形式有: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法曲、大曲等等。
一、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
隋唐的七、九、十部乐是隋与唐初时宴乐的分类,它们是按地区或国别分类。
隋初颁定七部乐分别为清商伎、国伎、龟(qiu)兹伎、安国伎、高丽伎、天竺伎和文康伎七部,这七部乐继承了南北朝时期一些不同地方或国家的音乐传统,又适应隋代宴享之用。
到隋炀帝大业年间,将国伎、文康伎改为西凉、礼毕,并增设疏勒、康国两部合为九部。到唐初,沿袭隋代乐别,并去天竺、礼毕,增设燕乐和扶南两部,为初唐九部乐。
唐代宗时,又加高昌伎为十部乐。
隋
七部乐(开皇初)
清  国    龟       安  天    高  文
商        兹       国  竺    丽  康
伎  伎    伎       伎  伎    伎  伎
   九部乐(大业中)
清  西    龟 疏 康 安  天    高  礼
商  凉    兹 勒 国 国  竺    丽 
伎  伎    伎 伎 伎 伎  伎    伎  毕
唐
九部乐(武德初)
燕  清  西    龟 疏 康 安     扶 高
商  凉    兹 勒 国 国     南 丽
乐  伎  伎    伎 伎 伎 伎     伎 伎
   十部乐(贞观中)
燕  清  西 高 龟 疏 康 安     扶 高  
商  凉 昌 兹 勒 国 国     南 丽 
乐  伎  伎 伎 伎 伎 伎 伎     伎 伎  
在这些音乐中,西域诸国与我国西部一些民族的乐舞占有很大比重,这反映了隋唐时期西域音乐的相互融合,宫廷音乐各具特色之极其繁荣的局面。
二、坐部伎和立部伎
坐部伎与立部伎是晚于七、九、十部乐形成在唐代宫廷的燕乐,两者各有其表演特色、规模、人数。其中大多数乐舞具有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相融合的新风格,龟兹伎、西凉伎在其中占有较大比重。
1坐部伎在室内表演,一般3—12人用丝竹乐伴奏,有《燕乐》(包括《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四部)、《长寿乐》、《天授乐》、《鸟哥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六部乐舞,以抒情、幽雅见长,音乐细腻,并注重个人技巧。
2立部伎在室外表演,通常用64—180人不等,用锣、鼓等乐器伴奏,有《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八部乐舞,以气势磅礴见长,场面恢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arker Lord公司《电池系统组件的绝缘防护技术评估白皮书》.pptx VIP
 - 小型白菜类蔬菜栽培技术.ppt VIP
 - 白菜类蔬菜栽培技术 (3).ppt VIP
 - 建设工程档案归档清单.xlsx VIP
 - 2024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艺术设计”赛项样题-第四套 .docx VIP
 - 2025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信息科技考试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 退工原因变更申请表 .pdf VIP
 - DB15T+3686.3-2024物业管理服务规程 第3部分:秩序维护.pdf VIP
 -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设计中职样题.docx VIP
 - 大学生简历毕业生简历求职简历 (27).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