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田县古树名木保护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大田县古树名木保护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摘要:分析了大田县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进一步保护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古树名木;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古树名木是我国林木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重要的人文与自然遗产,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树名木是有生命力的“绿色古董”,见证了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欢、世事的沧桑,是一部活灵活现的中华民族史书。古树名木的复杂年轮结构蕴含着古气候、古水文、古地理、古植被的变迁史,是十分珍贵的“绿色文物”。古树名木还是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等不可或缺之佳景。然而,随着城市的建设、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树让楼、大树让路的现象普遍存在,人为擅自砍伐、移植、破坏古树名木现象频频发生,因此,保护古树名木刻不容缓。
2 大田县名木古树保护现状
2.1 大田县名木古树存量与调查
2.1.1 大田县自然地理概况
大田县地处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西北麓中段,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槠类阔叶林区,闽中戴云山—鹭峰山常绿槠类阔叶林小区。县域有8个植被类型,113个群系,292个群丛。由于人们长期的采伐和利用,原生森林植被不断减少,植被群落演替强烈,部分植被群落更新为针叶林、经济林,甚至演替成灌丛等。
2.1.2 大田县古树名木存量调查
为了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大田县在1995年实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中,对古树名木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建档;1998年又开展了城市建成区以外的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对有关全县古树名木资源数量、种类、分布的历史记载情况进行查找收集,认真分析原有资料,对缺项因子进行补充完善。2010年为了建立古树名木网络数据库,开展了对每株古树名木和古树群进行编号,增加GPS定位和数码相机拍摄电子版全景彩色照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田县古树名木GPS定位调查资料和图片资料。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翔实的、完整的档案资料。
2.1.3 大田县古树名木存量
通过普查建档工作,比较全面地查清了大田县境内古树名木资源数量、种类、分类和生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大田县现有古树名木16科27属33种,总株数为2681株。其中散生古树412株,古树群61群,2269株。属国家I级保护的珍贵树木3种150株(南方红豆杉121株,银杏26株,水松3株);国家II级保护的有4种428株(香樟179株,闽楠247株,福建柏1株,红豆树1株);福建省重点保护的有3种350株(江南油杉24株,柳杉325株,刨花润楠1株)。按古树级别分,散生一级古树159株,二级古树490株,三级古树2032株。
与1998年建档资料相比较,全县古树名木死亡、灭亡、盗伐减少63株,新增散生古树146株,新增古树群34群,1743株。
特别是武陵乡仕洋村一株罗汉松是目前为止全省已查明地围、冠幅最大的罗汉松古树,而屏山乡和坑村的一株圆柏据了解是全省目前胸径最大、树龄最长的。
2.2 大田县古树名木管理权属与溯源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大田县古树名木按管理权属和追溯造林意义,大致可以分为8种类型。
(1)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古树名木。即房屋的祖宗先人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植树木,经过历代沧桑遗留下来,形成如今的古树名木。
(2)宗祠前后种植,并由宗族管理的古树名木。由宗族宗人在宗祠前后种植绿化树木,美化环境。或宗族先人种植留下的古树,后人认为此地风水好,再建宗祠,形成的与宗祠相得辉映的古树名木。
(3)以村集体、自然村或房头、宗族管理的水尾林、风水林和休闲歇脚乘凉林。村落、房头、宗族先民为了营造宜居环境,保护风水,或为行人、村里人提供活动、歇脚、休闲场所营造的片林,通过长期保护管理而形成的古树名木群落。
(4)具有记念意义的名人纪念林。如550多年前建设镇建丰村有位学者到福州讲学,培养了许多有出息的弟子,学子们为了报答恩师的培育之恩,在恩师故里营造了树木以誌纪念,形成如今的古树名木。
(5)经商人员从外地带回并种植经济树种形成的古树群落。如广平万宅先人从外地经商带回银杏种植在村里,经过几百年经营,形成了一个靓丽银杏古树群落。
(6)移居随带种植以纪念祖籍的纪念林。625年前太华镇大合村三阳祠陈氏为了纪念祖籍地,特地从永安贡川带回罗汉松种苗进行种植,以誌纪念,形成如今的古树。
(7)寺庙风景林。由寺庙僧尼们或信徒们在寺庙里外种植树木,经长期经营管理形成的寺庙风景林。如建设感德寺内的青冈如今280多年,屏山昭灵庵一株圆柏如今860多年。
(8)墓头树。墓主为了纪念故人,在坟墓周围植树造林作为纪念形成的特有林木。如文江的人形墓一株杉木如今600多年。
2.3 大田县名木古树保护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