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英中动词的转译技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译英中动词的转译技巧

汉译英中动词的转译技巧 在英语和汉语中,动词都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两种语言对动词的使用方式不尽相同。英语在一个句子中往往只使用一个实义动词来表达最主要的动作含义,其他动作含义则基本上借用含有动作意义的动词不定式、分词、名词、形容词、介词、副词等来表达。这种借助动词以外的词类来表达动作的方式削弱了动词所传递的意义,使得英语的表达呈现出静态的特征。汉语对动词的使用形式没有过多的约束,一句话中可以出现多个动词,构成“连动式”或“兼语式”结构。因为汉语中动词的使用非常广泛,所以汉语很少借用其他词类来表达动词的意义,这也使得汉语的表达呈现出动态的特征。 我们通过一个汉译英例句来体会一下英汉两种语言中动词使用的不同。汉语句子是这样的:“他对总统声明为保住其职位而决心奋斗表示钦佩。”这句话中出现了多个动词,但在翻译为英语时,这些汉语动词就不能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方法逐一译为相应的英语动词。这句话可以这样译:“He admires the President’s stated decision to fight for the job.”译文中只保留了原文中“钦佩”的动词形式,原文中的其他动词则通过含有动作意义的名词和不定式的形式译出。由此看来,译者在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时,要意识到两种语言中动词使用方式的异同,酌情将汉语中的动词转译为其他词类,尽量还原英语的静态特征。 张培基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在译苑耕耘四十余年之久,硕果累累。他多年为《中国翻译》杂志汉译英专栏撰稿,译文自然流畅、极具文采,令许多读者和翻译爱好者受益匪浅。这些译文后来被收进《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成为译文作品中的经典。本文即以张培基所译的现代散文为例,与大家探讨汉译英时如何将汉语中的动词转译为英语中的名词、形容词以及介词,以及如何将汉语中的动词略去不译。 汉语动词(短语)转译为英语名词(短语) 在进行汉译英时,为了使译文地道、顺畅,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译者经常需要把汉语中的动词转译为英语中的名词。这些名词多为动词的派生名词、抽象名词、动名词、表示动作实施者的名词、表示动作意义的名词等。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句。 例1:他们根据自己的文学欣赏的才能,根据不同的时代潮流,对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互相争论,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这也是一种创作活动,对文学理论的建设会有很大的好处。(季羡林《文学评论无用论》) 译文: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own capacity for literary appreciation and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trends, the ones they put forward for mutual discussion, study, inspiration, and improvement are also something creative and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theory. 解析:原文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出现了多个动词,还出现了并列动词短语(互相争论,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译者在翻译这些并列动词短语时,将其中的动词译成了其相应的名词形式(discussion、study、inspiration和improvement),使译文既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又呈现出静态的特征。 例2: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缘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和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和脾气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老舍《想北平》) 译文:Alas, I am no poet! I shall never be able to express my love—the kind of love as inspired by music or painting. That is quite a letdown to both Peiping and myself, for it is to this ancient city that I owe what I have within me, including my early knowledge and impressions as well as much of my character and temperament. 解析:原文中的“辜负了”和“对不住”这两个动词的意思较为相近,译者在翻译时采用了转译和减译的方法,将这两个动词译为一个抽象名词letdown,使得译文的表达既简洁、顺畅,又不失地道。 例3: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萧乾《枣核》)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