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德经(课件)

2.学习经历 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博学多才。 静思好学的他,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 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 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 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 受老聃一家敬重。三年后商容举荐入周向博 士学习。 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 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 《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 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 3.晚年贡献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相传老子在此点化了函谷关总兵尹喜。后一路西行至盩厔(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观此处依山傍水(终南山田峪河)、峰峦起伏,遂在此驻足,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其《五千文》被日、前苏联、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译出版。在现时的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兴起了“老子热”,《老子》一书在这些国家被一版再版。 上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美国《纽约时报》将《道德经》列为世界十大名著之首。 三、老子的哲学思想 道家哲学的关键词:自然、无为、道 自然:事物本来的状态。 无为:不改变自然。 道: 宇宙本原与规律,特征是以无为顺应自然。 “自然”是道家的终极关怀 “自然、无为”是中国古代各个学派共享的理论资 源。道家与其他学派的区别,在于道家不仅将自然 无为原则贯彻到各个领域,而且作为终极价值,安 置生命的终极关怀。 1、什么是“道”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时间空间的根源,既有物质世界本体的意义,也有万物运动之根本规律的意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25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章)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并非一般的“道”; “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并非普通的“名”。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 “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 “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 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 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 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 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 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21章) 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 和深刻的体察,这是源于他对自然界的细致 入微的观察和一种强烈的神秘主义直觉而至。 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 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道”的本体性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2章) 这里出现了“阴”、“阳”、“气”的概念——客观世界的物质属性。全句隐含了《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万物)”的原理。 “道”的规律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姗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3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77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81章) “功成身退,天之道。” (9章) 2、道之“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 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 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 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 玄德。” (51章) “大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