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培训课件——加图》.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抽气罐 由抽气唧筒和带有活塞 的透明塑料罐组成。 优点:可随意调节吸附力,不易破损,不会烫伤,有磁场调节作用。 缺点:无火罐的温热刺激。 排气罐 由挤压排气橡胶罐组成。 优点:安全易学,不易破损,不会烫伤。 缺点:无火罐的温热刺激。 (一)、明确诊断 (二)、准备用品 (三)、摆好体位 (四)、选穴原则 (五)、操作方法 1、点火方法 2、拔罐法的运用 (六)、留罐和起罐 (七)、拔罐后的罐斑的临床意义 拔罐的方法 (一)明确诊断、选准部位 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有无禁忌。根据病情,确定处方。 (二)准备用品 治疗盘、火罐数个、95%酒精棉球、血管钳1把、火柴、凡士林油膏。 (三)摆好体位 原则:能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使患者舒适持久;方便术者操作; 1) 仰卧位:患者自然平躺于床上,双上肢或平放或放于体侧,下肢自然分 开,膝下可垫以软枕。 适用于头面,胸腹,上肢内侧,下肢前面,内外侧部的拔罐治疗。 2)俯卧位:患者自然俯卧床上,胸前可垫于软枕,踝关节也可垫软枕。 适用于项背腰臀及双下肢后侧的拔罐治疗 3)侧卧位:患者自然侧卧于床,双下肢屈曲,上面 的前臂下可垫着软枕。 适用于肩,协肋,膝以 及上下肢外侧的拔罐 治疗。 4)仰靠座位:即仰面靠坐于手椅上的 座位。 适用于前头,面颊,上胸,肩臂,腿 膝,足踝等部位的拔罐治疗。 5)俯卧座位:即头部俯伏于椅背上的 座位。 适用于头顶,后头,项背等部位的俞 穴。 (四)选穴原则 1、)就近拔罐 即在病痛处拔罐。这是由于病痛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之失调,如经气不通所致。在病痛处拔罐,就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地目的。 2、)远端拔罐 就是在远端病痛处拔罐。这远端部位的选择是以经络循环为依据,刺激经过病变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经络的远端,以调整经气,治疗疾病。如牙痛拔合谷,胃腹疼痛拔足三里,颈椎疼痛拔足三里等。 3、)特殊部位拔罐 某些穴位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因此,根据病变特点特点来选择拔吸部位。如:大椎,曲池,外关等有退热作用。如治疗发热时,可以在上述部位处拔罐。内关对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如心跳过缓,过急可以选择此穴。 用镊子或止血钳夹住95%的酒精棉球,点燃后伸进罐内,在罐的底部或中部旋转数圈迅速退出,再速将罐扣在需拔罐处,即可吸住,操作动作要快。 此方法由于罐内无火,比较安全,是最常用的吸拔方法,但需注意切勿将罐口燃热,以免烫伤皮肤。 操作要领 站位: 拔罐时.操作师站在患者的右边,就左手拿火,右手拿罐;站左边就右手拿火,左手拿罐。 (五)操作方法 轻、快、准、稳 1) 点火方法 闪火法 投火法 架火法 贴棉法 闪火法 用镊子挟住95%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部绕1~2圈,迅速退出后拔在施术部位。闪火法不受体位限制,吸附力大,较为安全,临床最为常用。 投火法 将折叠的软质纸 卷(或95%乙醇棉球 ),点燃后投入罐内 ,迅速将罐扣在施术 部位。本法多用于身 体侧面拔罐。 架火法 取一不易燃烧及 传热的块状物,上置 95%乙醇棉球,放在 应拔的部位上,点燃 后迅速将罐扣上。 贴棉法 将直径约为2厘米的95%乙醇棉球,贴在罐内壁中段,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注意棉球上的乙醇量要适中,以免滴下烫伤皮肤。本法多用于侧面横向拔罐。 1.单罐 单罐独用,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部位或压痛点。 2.多罐 多罐并用,一般用于治疗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病变处肌肉较丰满 的疾病,或敏感反应点较多者,可根据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 况,酌情吸拔数个至10余个。 3.闪罐 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 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此法的兴奋作用较为明显, 多用于肌肉痿弱、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虚症及中风 后遗症等疾病。闪罐法是平补平泻法,主祛风疏筋。 2)拔罐法的运用 4.留罐 又称坐罐法,即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 然后将罐起下,此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留罐法是补法, 主吸拔阴冷痼寒。不留罐法为泻法。 5.走罐 亦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板油等 润滑剂做为介质,再将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在 需要拔的部位上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 起下,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背,大腿等

文档评论(0)

OnlyOn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