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ppt

《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 综合训练 课件制作:顺昌一中林水生 2010、3、16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_。(李白《蜀道难》) _临帝子之长洲 ,得天人之旧馆。(王勃《滕王阁序》)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①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耰、艾②,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③,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苏轼《稼说》④) 【注】①敛:收拾,此处意为收割。②铚:镰刀。耰:捣土块的农具。艾:通“刈”,收割。③闵:勉,勉力。④这是苏轼赠与同事张琥的一篇杂说。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全:保全。 B.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 寻:使用。 C.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 同年:科举考试同榜考中的人。 D.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约:节约。 D(当解释为“简要”) 3.下列各组中,都属于苏轼对才华自我修养的看法的一组是(3分)( ) ①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 ②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 ③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 ④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⑤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③ C(③阐述的是古人的作法,④叙述的是自己的无奈,都不属于苏轼对才华自我修养的看法。)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以为庄稼要种得好至少应当做到:土地可以休耕轮作,耕种不能耽误农时,收割一定要等庄稼完全成熟之后。 B.古人超过今人的原因是他们非常重视自我修养和积累,一定要等到思想才华完全成熟后才出来做事、为官,就像水一定要等到充溢后才流淌出来,弓拉满之后才发箭。 C.苏轼非常羡慕张琥能够有再学习的机会,劝勉他治学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并希望他过问弟弟苏辙是否做到了这一点。 D.这篇文章以种庄稼比喻做学问,以保全地力喻人生修养,喻义恰当、哲理深刻;文章以我为例入文,语气亲切,显示出大师的若谷虚怀。 C(苏轼并没有让张琥过问苏辙是否做到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而是代苏轼将这话转告弟弟苏辙。)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3分) 译文:您的成功,也不能说不早啊! (2)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3分) 译文:这就是古代的人能够超过现代人、如今的君子不如古人的原因啊!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咏柳”诗,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2分) 答:讽刺、揭露得志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4分) 答:原句好。原句中的“天地”着眼于空间,突出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有诗人的主体感,能显示诗人正气浩然之志。改句的“秋后”没有上述之意,且与“清霜”有重复之嫌。 或改句好,“秋后”着眼于时间,强调了小人可以猖狂于一时,却不可能猖狂一世;“秋后”与“清霜”呼应,且与俗语“秋后算账”暗合。“秋后”的使用使诗意更显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皆可酌情给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

文档评论(0)

OnlyOn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