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形转移: –光刻:接触光刻、接近光刻、投影光刻、电子束光刻 –刻蚀:干法刻蚀、湿法刻蚀 掺杂: –离子注入 退火 –扩散 制膜: –氧化:干氧氧化、湿氧氧化等 –CVD:APCVD、LPCVD、PECVD –PVD:蒸发、溅射 工艺小结 半导体器件 电子与信息学院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芯片制造过程 图形转换:将设计在掩膜版(类似于照相底片)上的图形转移到衬底上。 掺杂:根据设计的需要,将各种杂质掺杂在需要的位置上,形成晶体管、接触等。 制膜:制作各种材料的薄膜。 基本步骤: 硅片准备、 外延、 氧化、 掺杂、 淀积、 刻蚀、 光刻 硅片准备 光刻 (Lithography) 图形转移:将设计在掩膜版(类似于照相底片)上的图形转移到半导体单晶片上。 光刻的基本原理:利用光敏抗蚀涂层(光刻胶)发生光化学反应,结合刻蚀方法在各种薄膜上生成合乎要求的图形,以实现、形成金属电极和布线或表面钝化的目的。 光刻工艺流程 光刻三要素:光刻胶、掩膜版和光刻机 –光刻胶又叫光致抗蚀剂,它是由光敏化合物、 基体树脂和有机溶剂等混合而成的胶状液体。 –光刻胶受到特定波长光线的作用后,导致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使光刻胶在某种特定溶液中的溶解特性改变。 正胶(曝光后可溶):分辨率高,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中,一般只采用正胶。 负胶(曝光后不可溶) :分辨率差,适于加工线宽≥3?m的线条。 插图fig.4.6 正胶:曝光后可溶 负胶:曝光后不可溶 亮场版和暗场版 曝光的几种方法 接触式光刻:分辨率较高,但是容易造成掩膜版和光刻胶膜的损伤。 接近式曝光:在硅片和掩膜版之间有一个很小的间隙(10~25mm),可以大大减小掩膜版的损伤,分辨率较低。 投影式曝光:利用透镜或反射镜将掩膜版上的图形投影到衬底上的曝光方法,目前用的最多的曝光方式。(特征尺寸:0.25?m) 超细线条光刻技术 (特征尺寸:0.10?m) 甚远紫外线(EUV) 电子束光刻 X射线 离子束光刻 特征尺寸—工艺水平的标志:在保证一定成品率出的最细光刻线条。 图4.7 图形转移:刻蚀技术 湿法刻蚀:利用液态化学试剂或溶液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刻蚀的方法。 湿法化学刻蚀在半导体工艺中有着广泛应用:磨片、抛光、清洗、腐蚀。 优点是选择性好、重复性好、生产效率高、设备简单、成本低。 缺点是钻蚀严重、对图形的控制性较差。 湿法刻蚀一般都是各向同性的,即横向和纵向的腐蚀速率相同。 干法刻蚀:主要指利用低压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中的离子或游离基(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原子及各种原子基团等)与材料发生化学反应或通过轰击等物理作用而达到刻蚀的目的。 溅射与离子束铣蚀:通过高能惰性气体离子的物理轰击作用刻蚀,各向异性性好,但选择性较差。 等离子刻蚀(Plasma Etching):利用放电产生的游离基与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挥发物,实现刻蚀。选择性好、对衬底损伤较小,但各向异性较差。 反应离子刻蚀(Reactive Ion Etching,简称为RIE):过活性离子对衬底的物理轰击和化学反应双重作用刻蚀。具有溅射刻蚀和等离子刻蚀两者的优点,同时兼有各向异性和选择性好的优点。目前,RIE已成为VLSI工艺中应用最广泛的主流刻蚀技术。 掺杂工艺(Doping) 掺杂:将需要的杂质掺入特定的半导体区域中,以达到改变半导体电学性质,形成PN结、电阻、欧姆接触。 掺入的杂质主要是: 磷(P)、砷(As) —— N型硅 硼(B) —— P型硅 掺杂工艺主要包括:扩散(diffusion)、离子注入(ion implantation)。 扩散 扩散由杂质、温度物质决定的扩散系数来决定。 替位式扩散:温度高,扩散系数低。 间隙式扩散:温度低,扩散系数高(比替位式扩散大6~7个数量级),必须严防间隙杂质进入扩散、氧化、退火系统。 选择性扩散:用氧化层作为杂质扩散的掩蔽层。 纵向扩散的同时,存在横向扩散。(0.8xj) 扩散方法主要有固态源扩散和液态源扩散。 两步扩散法:?事先进行预扩散(预淀积), ?再扩散使扩散层推进到预期的深度(再扩散)。 扩散适于结较深(?0.3?m)、线条较粗(?3?m)器件。 插fig. 13, fig.14, fig2.8扩散方法。 液态源扩散 固态源扩散 离子注入:将具有很高能量的杂质离子射入半导体衬底中的掺杂技术,掺杂深度由注入杂质离子的能量和质量决定,掺杂浓度由注入杂质离子的数目(剂量)决定。 离子注入的深度由注入离子的能量和离子的质量决定,可以得到精确结深,尤其是浅结。 低温(?600 oC)、掺杂均匀性好、离子注入剂量可精确控制,重复性好、横向扩散比纵向扩散小得多。 可以注入各种各样的元素并可以对化合物半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