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结构大赛赛题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
1.命题背景
吊脚楼是我国传统山地民居中的典型形式。这种建筑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这些建筑既是我中华民族久远历史文化传承的象征,也是我们的先辈们巧夺天工的聪明智慧和经验技能的充分体现。
重庆地区位于三峡库区,旧式民居中吊脚楼建筑比比皆是。近年来的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表明,这类建筑易于遭受到地震、大雨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而发生破坏。自然灾害是这种建筑的天敌。
相对于地震、火灾等灾害而言,重庆地区由于地形地貌特征的影响,出现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频率更大。因此,如何提高吊脚楼建筑抵抗这些地质灾害的能力,是工程师们应该想方设法去解决的问题。本次结构设计竞赛以吊脚楼建筑抵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为题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针对性。
2.赛题概述
本次竞赛的题目考虑到可操作性,以质量球模拟泥石流或山体滑坡,撞击一个四层的吊脚楼框架结构模型的一层楼面,如图2.1所示。四层吊脚楼框架结构模型由参赛各队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完成。模型各层楼面系统承受的竖向荷载由附加配重钢板实现。主办方提供器材将模型与加载装置连接固定(加载台座倾角均为),并提供统一的测量工具对模型的性能进行测试。
硬橡胶加速度传感器图2.1.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简图螺杆钢架B后固定板加载台座不锈钢半圆滑槽钢架A配重配重配重模型部分(含部分加载装置)前撞击板螺杆钢底座
硬橡胶
加速度传感器
图2.1.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简图
螺杆
钢架B
后固定板
加载台座
不锈钢半圆滑槽
钢架A
配重
配重
配重
模型部分(含部分加载装置)
前撞击板
螺杆
钢底座
底板硬橡胶后固定板配重配重配重允许固定区域底板示意图前撞击板模型平面尺寸要求示意图要求平整,且与前撞击板端头有效接触面积不小于要求平整,且与后固定板端头有效接触面积不小于3.模型要求
底板
硬橡胶
后固定板
配重
配重
配重
允许固定区域
底板示意图
前撞击板
模型平面尺寸要求示意图
要求平整,且与前撞击板端头有效接触面积不小于
要求平整,且与后固定板端头有效接触面积不小于
图3.1.模型要求示意图
图3.1模型设计参数取值表
——
——
注:配重为规定尺寸的钢板,用来模拟楼面均布荷载,配重钢板具体规格与安装详见4.3
模型一层加载装置质量
一层楼面不再附加配重,加载装置质量以现场量测值为准 。
3.1.模型的楼层数:模型为四层吊脚楼(一层吊脚层+三层建筑使用层),模型应具有4个楼面(含顶层屋面),每一个楼面的范围须通过设置于边缘的梁予以明确定义。
3.2.几何尺寸要求
(1)平面尺寸要求:建筑模型楼层净面积,建筑模型外包面积。与撞击方向垂直的模型立面柱子的轴心距为。
(2)竖向尺寸要求:楼面层层高,楼面层净高。吊脚层长柱高度,其净高不得小于,净高范围内不得设置任何侧向约束。柱脚加劲肋不影响计算楼层高度。模型总高度。
(3)其他尺寸要求:竖向承重构件允许变截面,但需保持竖向承重构件上下连续,所有受力构件截面长边(或者直径)均不得大于。
3.3.建筑使用要求:楼面层需满足基本的建筑使用要求,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刚度,楼面层配重放置于楼面几何中心处。在模型内部,楼层之间(底部吊脚层除外)不能设置任何妨碍房屋使用功能(指建筑使用空间要求)的构件。
3.4.模型固定及加载要求
(1)模型固定要求:结构模型固定于的正方形底板上,结构底部固定点位置必须在底板上的限制区域内,不得越界。各队在主办方监督下统一安装底板,模型底部可以使用由主办方提供的热熔胶与底板连接,也可自行使用胶水连接(除此以外不得使用超出规定的其他材料或者工具)。连接时,不允许对底板做任何开洞,切割,打磨,刮擦。柱脚埋入热熔胶区域不得超过(注意:因模型底部固定而增加的质量,需计入模型自重)。
(2)模型加载要求:模型一层楼面承受撞击,前撞击板和后固定板必须与结构竖向承重构件在一层楼面区有效接触。一层楼面与撞击方向垂直的两个立面需保持平整,不得妨碍前撞击板和后固定板的安装。前撞击板和后固定板与一层楼面处的竖向承重构件的总有效接触面积不得小于。(详见图4.3.2)
4.模型的加载与测量
4.1.加载装置:加载台座,配重钢板(),撞击质量球(),前撞
击板,后固定板,螺杆,螺栓。
4.2.测量装置:卷尺,电子称,加速度传感器,记号笔。
图4.1.加载台座示意图
eq \o\ac(○,1)——不锈钢半圆滑槽;厚度,内半径为,与水平成30°角,要求滑槽内壁光滑,尽量减少质量球下落时摩擦损失。
eq \o\ac(○,2)——质量球;采用铅球,直径为。要求质量球滑至滑槽末端时,球心标高与一层楼面标高相差不超过。
eq \o\ac(○,3)——钢架;采用缀板连接两根槽钢(型号)形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研究.doc VIP
- 远震地震波分析基础201403-赵永.ppt VIP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司机岗)历年考试真题库及答案(重点300题).docx VIP
- 培智五年级唱游律动教案.doc VIP
- 2025秋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毫米、分米、千米》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
- 网格员面试真题和考官用题本及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新课标).docx
- 2024简单土地买卖合同范本.docx VIP
- 小说《摩登情书》全文.pptx VIP
- 丧礼出殡发言稿 .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