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民歌修辞的手法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壮族民歌修辞的手法探析

广西壮族民歌修辞的手法探析   摘 要: 对广西壮族民歌的研究多从民俗学、文学、音乐学的角度进行分析,鲜少涉及民歌中的语言问题,尤其是民歌中普遍存在的修辞现象。实际上,广西壮族民歌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达到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修辞效果,有比喻、排比、对偶、夸张等多种辞格。这些修辞格的使用,创造性地丰富了壮族民歌的表现力,形成了独具壮族民族特色的修辞艺术,体现出了独特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 广西壮族 民歌 修辞手法 文化底蕴   引言   广西壮族民歌是集文学、音乐、语言和表演于一身的民间文学作品,是广西的代表性非物质文化。壮族民歌是历代壮族人民劳动、斗争的日常生活缩影,是壮族人民语言艺术的精华,是用特定的节奏韵律从各个角度反映壮乡人民的生活情况、压迫斗争、思想感情、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的文学样式[1]65。壮族民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强烈的民族生活气息,其深刻反映出壮族社会的历史发展和风土人情,表现了壮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是壮族文学艺术发展史中珍贵的纪录。在民歌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技巧,对形成壮族独有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壮族民歌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以期窥探出壮族民歌的修辞效果及其背后的文化底蕴。   一、壮族民歌的修辞表现   (一)比喻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法,与文学作品一样,比喻也是民族歌谣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壮族人民在创作民歌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人们以歌为乐,信手拈来,即兴编词,比喻又分为明喻、借喻和暗喻。   1.明喻   明喻指比喻的和被比喻的这两个分明的事物一同出现,喻体和本体之间用明显的喻词连接,表明喻体和本体之间相类似的关系[2]86。壮族民歌的创作者都是淳朴的壮乡人民,很多人都没有接受过教育,在对歌的时候往往选用通俗易懂的、直接简单的喻词,不使用像“宛如、仿佛、犹如”等书面语的喻词。如:   例1:天像锅头罩,田垌象墓窿,哥站田野上,望妹脸朝东。   例2:你走路好比雷公打天鼓,你眼睛好比北斗夜里明,你的嘴巴会流蜜,你的歌声会迷人。   例3:妹的脸蛋白嫩嫩,好像荔枝正模红;妹妹活似江中鱼,无网空恨鱼游深。   2.借喻   借喻是用比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的比喻,其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不用喻词,如:   例4:哥呀莫要急,箩耳配箩绳;哥呀莫要忙,银线跟花针;哥呀莫要慌,星星伴月明;月落西山星跟下,妹妹跟哥永不分。   例5:可惜伸脚钩花花离远,可惜伸手摘枝不拢边,伸手摘花花凋谢,缩手花开红艳艳,隔衣隔布如隔海,望洋哀叹恨手短。   上述例4中借“箩耳配箩绳”、“银线跟花针”、“星星伴月明”等比喻一对恋人永不分离的感情,箩耳、银线、星星代表男子,借箩绳、花针、月明代表女子,每两种事物都是不能分开的,表现女子对男子的忠贞之心,对男子的爱永不变,安慰男子不要担心。例5中借“花”来比喻美艳的女子,男子想要追求爱慕的女子,却不能如愿以偿,借“望洋、手段”比喻追求心仪女子的困难,表现男子的无助之情。   3.暗喻   暗喻,直接将比喻当成或等同于实有其事来描述的比喻,不需要喻词,如:   例6:妹命是羊命,为张树叶山过山,油星一滴未见过,吃一餐来哭十餐。   例7:嫁得一个老丈夫。胡须红过红花草,胡须长过羊树须,头发挂得织布的大箩子,耳毛捆得河中的水流木。   上述例6中把女子的命比喻成羊的命,吃不饱穿不暖,为了寻找食物还要攀山越岭,终日食不果腹,表现了女子生活的艰辛。例7中把老男子的头发比喻成大?j子、耳毛比喻成水流木,生动地体现了男子头发和耳毛的多而杂乱,表现了男子的样貌之丑。   在壮族民歌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歌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及事物的特征进行渲染,或化繁为简,或化抽象为具体,使其更加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让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委婉含蓄地表现了歌者的思想感情,达到了更好的抒情效果。   (二)排比   排比是指将三个或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起来,加强语气,增加感情的修辞手法[3]609。如:   例8:假如你要忘恩负义,先去天上问雷公,先去水中问龙王。假如雷公龙王不同意,我俩还要把当初的誓言歌唱,我俩誓要养得公鸡会下蛋,我俩誓要养得母鸡会啼喊,我俩誓要栽种石头会生根,我俩誓要栽种椿棍会生叶,我俩誓要栽种竹梯会开花,到那时你才能忘恩负义把我忘!   例9:因为哥哥爱妹多,穿衣忘记绑衣带,穿鞋忘记扣鞋扣,夹菜忘记拿双筷!   歌者一连用了6个结构相似的句子,公鸡下蛋,母鸡啼叫,石头生根,椿棍长叶,竹梯开花等都是非正常的现象,是不会发生的,歌者用这一连串的排比句,加强语气,感情逐层增加,表达了女子提醒男子不要忘恩负义,违背彼此当初的誓言。又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