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以及幽默语言学的研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幽默以及幽默语言学的研究综述

幽默以及幽默语言学的研究综述   【摘要】幽默最早是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出现的,后来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研究幽默。对幽默语言学的研究也是近年来中西方研究的热点,并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对语言学的研究,而从语义学的角度、修辞学的角度、语用学的角度展开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最大。   【关键字】幽默幽默语言学 语义学 修辞学 语用学   【中图分类号】I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07(2009)10-040-02      一、幽默研究综述      幽默首先是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在人类的早期出现的,对幽默进行研究最早也是从美学的角度进行的,这在古代无论西方还是中国都是如此。胡范铸在《幽默语言学》一书中谈到了西方古代的“笑”的理论主要凝聚在喜剧之树上,康德、黑格尔等人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了各种喜剧艺术;中国古代“笑”的理论多半散见于对“笑话”机理的领悟,对“笑”的审美标准以及社会功能也有很多的讨论。①后来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论及幽默。国外的幽默研究对幽默产生的心理动力也进行了探讨,一般而言,传统的幽默理论和幽默研究大体可以归入三大理论范畴:社会行为角度的优越/蔑视论;心理分析角度的释放论和心理认知角度的乖讹论。②幽默的优越/蔑视论是把幽默当作一种文明化了的攻击形式。其基本观点是:笑的人处于优势的地位,而被笑的人处于受鄙视的地位。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黑格尔等。幽默的释放论是把幽默看成是由于压力、斗争或紧张而产生的精神、神经或心理能力的一种发泄方式。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弗洛伊德、伊斯特曼等。乖讹论认为笑是对不伦不类事物的反应和对一个情景同时属于两组绝不相干的事件的顿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等。③三大传统幽默理论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片面性,比如,优越/蔑视论只适用于当自身条件优于他人时才能产生的幽默现象;而释放论更多是对幽默产生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的探讨,等等。在我国“幽默”被赋予一种现代美学意义内涵的研究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是林语堂先生从英语中的“humor”一词音译而来的,林语堂先生的研究在当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现代对幽默的研究,通过传统的、有着各自局限性的优越论、释放论和乖讹论三个经典理论的引导,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学科的交叉的研究领域。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以来,语用学、认知学和语义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吸引着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的学科开始涉足对幽默的研究,并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Attardo(1990)从违背格赖斯的会话原则的角度解释了幽默笑话的产生;Ritehie(1999)对幽默言语的产生则从计算的角度进行了研究;Hnahcer(1980)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来解释笑话的产生。Raskin(1985)用脚本的对立来理解幽默;AiatrdoRaskin(1991)把幽默的语义脚本理论(Semantie Seript Theory of Humor,SSTH)扩展成了言语幽默的普遍理论(Geeneral Theory of Vebral Humor,GTVH),这个理论可以对相对较长的幽默语篇做出解释;Norrick(1986)、Coulson(2001)通过“框架转换”(frame-shitfing)的方法来理解幽默言语;Jodlowiec(1991)、Curco(1995)、Larkin(2000)、Yus(2003)采用关联理论来解释幽默言语的理解;Giora(1991)运用她所提出的“有标记的信息量需要”(marked inofmration requirement)和“最佳革新假设”(optimal innovation hypothesis)对幽默言语的理解做出了解释。④   对幽默语言的研究也是我国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个学科长期以来关注的研究课题。胡范铸先生的《幽默语言学》(1987)是我国第一本系统地研究幽默语言的语言学著作,其他的幽默研究专著还有孙绍振的《幽默基本原理》(1990),瓜田的《幽默语言操作》(1993),龚维才的《幽默语言艺术》(1993)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幽默语言的产生、理解、及功能等方面作过较多的研究。另外还有一些学者的研究,比如陈春华(1999)对幽默言语的产生主要是从语用推理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南佐民(2000)则从语义作用的过程对幽默言语进行了探究;袁彩虹(2002)从语言要素变异技巧的角度分析了幽默所产生的效果;刘乃实、熊学亮(2003)从语用学的面子和礼貌原则解释了幽默的产生。以及中国期刊网上很多以幽默语言为题的优秀硕博论文等,都对幽默语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精辟的分析。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