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课程与教学论课件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目标.ppt
(四) 普遍性目标的价值与局限 1、价值: 这种目标取向所给出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一般性的宗旨或原则而不是具体的目标菜单,所以教育工作者可以对这些目标创造性地作出解释,以适应各具体教育实践情境的特殊需要。 2、局限: 这类目标往往缺乏充分的科学根据,受日常经验所局限;这类目标在逻辑上往往不够彻底、不够完整,往往以教条的形式出现,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这类目标在含义上不够清晰、确定,而且常常出现歧义。 * 二、“行为目标”取向 (一)行为目标的涵义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表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二)行为目标的特点 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三)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 行为目标取向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所支配的,它体现了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它以对行为的有效控制为核心。 * (四)行为目标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 行为目标克服了普遍性目标取向模糊性的缺点,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科学化的历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行为目标由于自身的特点便于教师有效控制教学过程。便于教师将其教学内容准确地与教育督导、学生家长、学生展开交流。便于准确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保证一些相对简单的教育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 * 2、不足: 该取向所体现的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是有缺陷的;行为目标的还原论倾向把完整的人肢解,人的具有整体性的心理和行为被原子化;人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 * (五)、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1、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三大领域 ◆ 认知领域 ◆ 情感领域 ◆ 动作技能领域 2、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本特征: ◆ 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 ◆ 教育目标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 ◆ 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 3、贡献:为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启发性的概念框架;创造性地处理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4、局限:把课程与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这似乎是人为的;目标分类并未充分贯彻逻辑一致性原则;各行为目标彼此之间以及行为目标与亚类目标彼此之间的界限不十分清楚;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层级结构值得怀疑;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超学科性也受到了认知科学的挑战。 * 5、未来方向 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目标与学生的经验的关系,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的关系都是教育目标分类学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 三、生成性目标 (一)生成性目标的涵义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 (二)生成性目标的特点 生成性目标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 (三)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 生成性目标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它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产生出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 (四)生成性目标的价值与缺陷 1、价值: 消解了行为目标取向所存在的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之间的二元对立。当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被内在统一起来之后,课程与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中所产生的自己的目标,而不是课程开发者和教师强加的目标。学生有权利决定什么是最值得学习的,当学生从事与自己的目标相关联的学习的时候,他们会越来越深入地探究已有的知识。基于生成性目标的课程必然是终生学习。 * 2、缺陷: 过于理想化。首先大多数教师没有受过与学生进行有意义对话的训练。其次,很多教师也可能不运用这种互动性教学方法,因为这需要额外的计划和努力。最后,学生有时并不知道学习什么对他们是最好的。总之,基于生成性目标的课程与教学太开放了,学生可能很难找到适切性。 * 四、表现性目标 (一)表现性目标的涵义 每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二)表现性目标的特点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个性化。意在成为一个主题,学生围绕它可以运用原来学到的技能和理解了的意义,通过它扩展和拓深那些技能与理解,并使其具有个人特点。 (三)表现性目标的价值取向 本质上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 * 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PEP版六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es he do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 2021年新生儿感染:抗菌药物预防性与治疗性使用指南解读(全文).pdf
- 《数字图像处理教程》试题库.pdf VIP
-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计划.pdf
- 战略模拟软件CESIM全攻略(课堂PPT).ppt
- 中国碳交易政策对可持续经济福利的影响.pptx VIP
- 反三违(典型“三违”)行为清单.docx
- (高清版)B-T 3836.1-2021 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pdf VIP
-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docx
- 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卷测试题(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