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宣言导学案以及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课 ?创造宣言 【学习目标】 1.掌握反驳论点的驳论方式,把握运用事实论据进行反驳的论证方法。 2.理解演讲稿富有号召力、鼓动性的语言风格。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反驳论点的驳论方式,把握运用事实论据进行反驳的论证方法。 2.理解演讲稿富有号召力、鼓动性的语言风格。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 一、自主学习案 (一)走近作者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又名知行,后改为行知,安徽省歙县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革》《行之书信》《行之诗歌集》《斋夫自由谈》《古庙敲钟录》等,并有合编《陶行知全集》(六卷)。 (二)文化常识 《易经》即《周易》,春秋之后儒家主要经典之一。它与《诗》《书》《礼》《春秋》合称“五经”。《易经》里每一个卦都有一个卦辞,这些卦辞里的“图形线”叫爻辞。每一个卦辞和爻辞都有它一定的意义。 《正气歌》:南宋文天祥抗金失败被俘后在狱中所作,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在《过零丁洋》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文体知识 1.议论文三要素指什么? 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有哪几种类型? 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3.有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 4.议论文有哪几类? 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驳论: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5.驳论文中有几种批驳的方法? 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四)预习课文 1.字音 遁辞( ) 玄奘( )( ) 懦夫( )苏彝士( ) 供奉( )供给( )( ) 2.词语 遁辞: 。 鲁钝: 。 众叛亲离: 。 二、合作探究案 (一)阅读课文,理清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 段),提出中心论题。 第二部分(第 — 段), 。 第三部分(第 段), 。 (二)互动探讨 1.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2.本文属于驳论文,第二部分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来进行反驳?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3.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后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4.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5. 本文作者的出发点和写作意图是什么?? (三)方法探讨 1. 本文的中心论点为什么不开门见山地提出? 2.文章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3.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三、反馈训练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塑像(sù) 遁词(xún) 玄奘(zàng) B.曾参(shēn) 鲁钝(dūn) 崇拜(chóng) C.监牢(jiān) 遭遇(zhāo) 喑哑(yā) D.懒惰(duò) 雷赛布(sài) 创伤(chuā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经历这次劫难后,让一度辉煌无比的他竟然一时间走头无路。 B.须放开时,挥亳泼墨,写意人生,激扬文字,随意天然,不拘小节 C.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惠能,传了黄梅的教义。 D.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钢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全村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乐乎。 B.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C.小张同学匠心独运,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D.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4.本文在反驳“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时举了谁的事例(???) A.米开朗基罗???? B.爱迪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