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劳氏宗族源、分布和历代名人
PAGE
PAGE 2
世界劳氏宗族根源、分布和历代名人
2007年 海南劳氏研究会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59805331 一、姓氏起源 PAGEREF _Toc159805331 \h 1
HYPERLINK \l _Toc159805332 二、迁移分布 PAGEREF _Toc159805332 \h 2
HYPERLINK \l _Toc159805333 三、古代名人(民国之前) PAGEREF _Toc159805333 \h 2
HYPERLINK \l _Toc159805334 四、近代名人(已乘黄鹤去,仙逝) PAGEREF _Toc159805334 \h 3
HYPERLINK \l _Toc159805335 五、现代名人(当前社会的中坚力量) PAGEREF _Toc159805335 \h 4
HYPERLINK \l _Toc159805336 1、名人录 PAGEREF _Toc159805336 \h 4
HYPERLINK \l _Toc159805337 2、劳氏创办的公司 PAGEREF _Toc159805337 \h 6
HYPERLINK \l _Toc159805338 3、劳氏网上互动 PAGEREF _Toc159805338 \h 6
HYPERLINK \l _Toc159805339 六、附录1劳姓宗祠通用联 PAGEREF _Toc159805339 \h 6
HYPERLINK \l _Toc159805340 七、附录2 劳氏堂号考究 PAGEREF _Toc159805340 \h 8
HYPERLINK \l _Toc159805341 1、关于“崂山”的考究 PAGEREF _Toc159805341 \h 8
HYPERLINK \l _Toc159805342 八、附录3各地劳氏发展 PAGEREF _Toc159805342 \h 8
HYPERLINK \l _Toc159805343 1、湖南 PAGEREF _Toc159805343 \h 8
HYPERLINK \l _Toc159805344 2、长沙考究 PAGEREF _Toc159805344 \h 9
HYPERLINK \l _Toc159805345 3、广西劳氏寻根 PAGEREF _Toc159805345 \h 10
HYPERLINK \l _Toc159805346 4、浙江寻根 PAGEREF _Toc159805346 \h 10
HYPERLINK \l _Toc159805347 5、台湾劳氏寻根 PAGEREF _Toc159805347 \h 11
HYPERLINK \l _Toc159805348 九、附录4劳氏发展趣事 PAGEREF _Toc159805348 \h 12
姓氏起源
劳(Láo 勞)源流纯正,源出有一:起源于汉代,是一个以山为氏的姓。在今天的山东省青岛市东面的海面上,有一个有名的风景胜地——崂山。崂山在古代的时候称为劳山。居住在崂山的人一直自为体系,很少去与外界的人交往。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方士徐福带领着5000童男童女出海访仙,就是从崂山上的船。居住在崂山的人一直到西汉时才开始与外界的人交往,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他们成为了汉王朝的百姓。汉王朝在这个时候赐他们为劳姓。世代相传。
野史1:听说还有一支劳姓的先祖是蒙古人,在元末迁移到浙江劳山,指山改姓. 道光进士清总督劳崇光(1802-1867)是这一族人的名人,后人大多在长沙和广东.广西。
野史2:劳氏得姓有一可靠之说。西汉年间,南越王赵佗(都城设在现广州),为了民族统一伟业,深明大义,两次归汉。汉文帝刘恒龙顔大悦,仍册封赵佗为南越王,并对赵佗之子赵森罕以“助父归顺,有功于国”予褒奖,封土东海劳山(现今山东青岛崂山),赐姓劳氏。赵森罕授帝赐姓后,改名“劳定国”,铭感帝恩,带领一支赵姓宗室,从此定居劳山,始开劳姓之早。赵劳两姓可谓同根同源。现在,很多地方两姓都合祠祭拜先祖。
二、迁移分布
劳氏望族居住在:
1、武阳郡(今河北大名县东部)。
2、松阳县(今浙江松阳县东)。上述是两个基本的地区。
3、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4、长沙郡:今湖南长沙。
5、两广郡:今广东、广西、海南。
6、山东,苏浙一带。劳店乡。劳店位于阳信县东北部。
7、香港、台湾、东南亚。战后移民。
三、古代名人(民国之前)
劳泉:清代生,字平甫,仁和人。他和劳革两人专攻历史书,在当时很有名气,人称“二劳
劳夷:唐代贤士
劳因:宋代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