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因子和物理保护对张广才岭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pdfVIP

地形因子和物理保护对张广才岭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8卷摇 第4期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ol.38,No.4 2016年4月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Apr. ,2016 鄄鄄 DOI:10.13332/ j.1000 1522 地形因子和物理保护对张广才岭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周摇 鑫摇 姜摇 航摇 孙金兵摇 崔晓阳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摘要:在张广才岭西部典型低山丘陵次生林区,按坡位、坡向差异对等设置36块样地,采集 1m深度剖面内不同发 生层土样,研究了地形因子(坡位、坡向、坡度)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的影响,以及土壤有机碳与物理保护 因子(黏粒、团聚体)的关系,并借助逐步回归分析量化各地形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的相对贡献。 结果表明, 2 本地区土壤有机碳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密度范围为8郾9 ~31郾3 kg/ m 。 土壤有机碳的表聚 特征明显,平均而言腐殖质层(A 层)集中了全剖面总有机碳的55郾2%。 坡位和坡向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分布: 1 下坡A 层有机碳密度是上坡的1郾83倍,其1m剖面有机碳密度是上坡的1郾67倍;阴坡A 层有机碳密度是阳坡的 1 1 1郾37倍,其1m剖面有机碳密度是阳坡的1郾17倍。 坡度对上、下坡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均无显著影响。 排除坡 位和坡积埋藏层等影响因子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与黏粒、团聚体均无显著相关性,因此黏粒保护和团 聚体保护并非土壤有机碳积累的控制因子。 逐步回归显示,坡位是土壤有机碳数量分异的主控因子,可独立解释 A 层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的57郾4%与1m剖面有机碳空间变异的63郾2%;下层土壤埋藏层则是主控因子,可独立1 解释沉积层(B层)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的63郾4%;黏粒和团聚体作为公认的土壤有机碳物理保护因子,却因贡献 较小而在逐步回归过程中被剔除。 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森林土壤碳储量准确估算和碳汇林立地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地形;黏粒;团聚体 鄄鄄 鄄鄄 鄄鄄 中图分类号:S714郾2摇 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摇 文章编号:1000 1522(2016)04 0094 13 ZHOU Xin;JIANG Hang;SUNJin鄄bing;CUI Xiao鄄yang.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as affected by topography and physical protection factors in the secondary forest area of Zhangguangcai 鄄鄄 Mountains,northeast China.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16)38(4) 94 106 [Ch,66 ref.] College of

文档评论(0)

江南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