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oc

2018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oc

go 附件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COPD)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实践证明,慢阻肺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对慢阻肺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定期监测和长期管理,可以减缓肺功能下降,减轻呼吸道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国家和患者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慢阻肺的现状 (一)患病率。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约为9.9%。 (二)疾病负担。根据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慢阻肺的疾病负担居前列。 (三)慢阻肺诊治情况。慢阻肺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需长期治疗和管理。由于慢阻肺症状隐匿,患者常于呼吸道症状逐渐加重时才到医院就诊,此时往往已到疾病的中晚期。对于出现慢性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的患者,医疗花费巨大,而治疗效果不佳。目前,我国还存在慢阻肺漏诊、误诊、治疗不规范现象。 二、慢阻肺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 (一)目标。充分发挥团队服务的作用,指导慢阻肺患者合理就医和规范治疗,减轻呼吸道症状,减少疾病急性加重发生,预防、监测并积极治疗并发症,延缓肺功能的下降,改善生活质量。发挥中医药在慢阻肺防治与康复方面的作用。 (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慢阻肺管理中的作用和任务。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由于慢阻肺首诊大多在基层医院,所以社区医生对慢阻肺的诊断和治疗负有重要使命。主要包括慢阻肺预防、高危及疑似患者的识别、患者教育、稳定期治疗、康复治疗和长期随访。为保证慢阻肺诊疗工作质量,应将疑似患者及时转到二级及以上医院,及早明确诊断,同时启动随访管理和双向转诊机制。 2.二级及以上医院 二级医院主要协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诊和管理慢阻肺患者,开展双向转诊,与三级医院专家研究鉴别诊断、制定疑难病例的诊治方案。主要包括慢阻肺确诊、患者综合评估分组、戒烟干预、制定稳定期分级治疗方案。如果二级医院具备相应的诊断设施和技术,可以独立进行慢阻肺的诊疗工作,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共同管理慢阻肺患者。 三级医院的任务主要是对疑难、危重患者进行诊治,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和二级医院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共同管理慢阻肺患者,参加慢阻肺合并症、并发症等的诊治及会诊。对于部分疑难病例,协助二级医院专科医师制定诊治方案,评估急性加重,指导急性加重治疗,鉴别诊断及治疗并发症。同时负责慢阻肺诊断和治疗的质量控制。 (三)路径(如下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 经二级及以上医院明确诊断的慢阻肺患者 病情稳定,症状控制良好,无药物不良作用 长期随访,复诊取药,患者宣教,危险因素干预(戒烟等) 出现需二级及 以上医院诊疗的新情况:急性加重,合并症等 转诊至二级及以上医院进一步评估诊治 症状控制不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不能耐受治疗情况 转诊至二级及以上医院评估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初次疑诊慢阻肺患者 适时复诊肺功能,不适随诊 明确诊断为慢阻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进行危险因素干预(戒烟等) 转诊至二级及以上医院明确 诊断 不能诊断慢阻肺,但有危险因素暴露者,进行干预(戒烟等) 病情稳定,症状控制良好,其他情况得到适当诊治者 (四)双向转诊标准。 1.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标准 (1)初次筛查疑诊慢阻肺患者。 (2)随访期间发现慢阻肺患者症状控制不满意,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不能耐受治疗的情况。 (3)出现慢阻肺合并症,需要进一步评估和诊治。 (4)诊断明确、病情平稳的慢阻肺患者每年应由专科医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对治疗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5)随访期间发现出现急性加重,需要改变治疗方案: ① 呼吸困难加重,喘息,胸闷,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或)粘度改变,发热等。 ② 出现全身不适、失眠、嗜睡、疲乏、抑郁、意识不清等症状。 ③ 出现口唇紫绀、外周水肿体征。 ④ 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 (6)医生判断患者出现需上级医院处理的其他情况或疾病。 (7)对具有中医药治疗需求的慢阻肺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当转诊: 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提供慢阻肺中医辨证治疗服务时。 ②经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症状控制不佳或出现急性加重者。 2.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 (1)初次疑诊慢阻肺,已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2)慢阻肺急性加重治疗后病情稳定。 (3)慢阻肺合并症已确诊,制定了治疗方案,评估了疗效,且病情已得到稳定控制。 (4)诊断明确,已确定中医辨证治疗方案,病情稳定的患者。 三、慢阻肺患者的疑诊、诊断与评估 (一)慢阻肺疑似患者的识别。 1.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息或胸闷症状的首次就诊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