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放化学》第1章 绪论.ppt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华大学《放化学》第1章 绪论

1 绪论 1.1 放射化学发展简史——发展阶段 1.1放射化学发展简史 ——放射化学的产生 1.1放射化学发展简史 ——放射化学的产生 1.3.2 不稳定性——α衰变 1.3.2 不稳定性—β衰变 1.3.2 不稳定性—γ衰变 1.3.2 不稳定性—γ衰变 1.3.2 不稳定性—γ衰变 1.3.2 不稳定性—自发裂变 1.3.2 不稳定性—质子衰变 1.3.2 不稳定性— 发射中等重量粒子 电子俘获图解说明 明德博学 求是致远 放射化学 唐 泉 核科学技术学院 绪论 放射化学分离方法 天然放射性元素化学 超铀元素化学 裂片元素化学 6.环境放射化学 7.辐射化学 8.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9.放射性核素的制备及其应用 目 录 放射化学的内容 放射化学发展简史 放射化学的特点 放射性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及分离;衰变规律及衰变位移规律的发现;放射性元素分离规律的发现等 现代放射化学的发展阶段 应用于实验 核能的大规模应用;超铀元素的发现等 1932~1942年 1943~至今 1896~1931年 蓬勃发展阶段 中子、人工放射性和裂变现象的发现等 初期阶段 在强光、弱光、无光的条件下,铀盐都具有感光现象; 其它铀盐、亚铀盐、铀盐溶液、金属铀都能产生这种辐射,且与铀含量成正比。 Becquerel 的发现 Curie夫妇 的成就 发现钍发出与铀具有相似的射线; 天然铀矿石的放射性比纯铀、人工合成铀矿石的强;在天然铀矿石的分离过程,发现了钋和镭元素,并经 光谱法证实; 测定了镭的分子量226.5; 建立了首个镭和钡分离的化学分离方法; 测定了浓缩铀的热效应,发出100cal/(g﹒h)。 1.1 放射化学发展简史 ——放射性规律的一系列研究和探索 放射性衰变规律 卢瑟福、索迪 放射性衰变位移规律 法扬斯 核转变过程化学的建立和发展 天然放射系的发现 α衰变 β-衰变 232Th为母体的钍系(4n系); 238U为母体的铀系(4n+2系); 235U为母体的锕系(4n+3系); 237Np为母体的镎系(4n+1系) (人工放射系) (1919年首次实现的人工核转变) 1.1 放射化学发展简史 ——原子核裂变现象的发现及其应用 哈恩等 发现原子核裂现象 西博格等 发现超铀元素 镎和钚 费米等 建立第一座核反应堆 放射性核素在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的应用 1.2 放射化学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1932年秋 1949年以前 我国学者在国外取得的成绩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国立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 研究对象: 镤化学; 铀镭系与铀锕系的分支比;氡;找铀等。 国内概况 利用加入添加剂的方法浓集放射性同位素; 研究了228Th、 227Th、210Pb、214Bi的性质; 发现235U的三分裂现象; 研究了用离子换色谱法对锕和稀土载体的分离等。 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3 放射化学的内容 1 2 3 5 4 基础放射化学 放射性元素化学 核化学 应用放射化学 放射分析化学 1.3.1 放射化学的特点——放射性 优点 放射性测量灵敏度高 通过对放射性的原子跟踪,可对整个化学过程及其每个阶段进行研究和观察 重量法/容量法:10-5~10-4g; 发射光谱法:10-9~10-8g; 原子吸收:10-11~10-9g; 放射性测量:几个~几十个原子。 弊 端 1.3.1 放射化学的特点——放射性 射线可能会对工作人员产生辐射损伤 放射性物质会对所研究的体系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效应—辐射化学效应 1.3.2放射化学的特点——不稳定性 α衰变 γ衰变以及发射转换电子或俄歇电子 β衰变(β- 、β+衰变或电子俘获) 自发裂变 质子衰变 放射性衰变 (发射粒子不同) 发射中等重量粒子如14C、24Ne的衰变 母体其核子数减少4 核电荷数减少2 ?-衰变 ?﹢衰变和电子俘获 电子俘获 ?﹢衰变 20F 90Sr-90Y 38Cl 变形的252Cf原子核的自发裂变过程及其对裂变产物释放能量的大致时间刻度 时间刻度 易形成放射性胶体溶液、放射性气体溶胶; 易被器皿或其它固体物质沉淀所载带和吸附。 吸附能力: 玻璃>石英>聚乙烯 >聚丙烯>聚四乙烯。 1.3.3放射化学的特点—低浓度和微量 1)加载体; 2)提高溶液的酸度; 3)硅烷化。 减少吸附? 1.3.3放射化学的特点 ——伴随辐射化学效应 特别是放射性活度比较高的α放射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