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下流社会的怒吼-淡江大学学习历程
教育社會學 指導老師:宋佩芬 教授
期末報告 學生:陳莉青
PAGE \* MERGEFORMAT 11
淡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中等教育學程
新階級產生--
論台灣階級流動現況
教育社會學期末報告
指導老師:宋佩芬 教授
學生:陳莉青
系級:教心所 碩二
學號:697690302
前言
功能論主張教育是公平的,因此,人們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來提高個人的教育程度,教育程度越高者,就有機會提高自己的職業地位,職業地位越高,收入也就越高,收入越高就能過著較有品質且幸福的生活。因此,既使出生低微的人,仍可透過教育來改變他們在社會上的階級地位。然而,支持衝突論者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教育並非社會階級的重整者,而是社會階級的複製者,在上位者為了繼續自己階級本身的利益,遂而透過控制教育並仰賴自己的文化資本、經濟資來本來進行階級再製,使得中下階層的人們只能進入較差的學校就讀,進而從事較低層的工作,使得貧窮的代間傳遞不斷重演,個人教育成就無法獨立於家庭背景之外,幫助自己向上流動至更高社會階層。
功能論與衝突論雙方各持己見,究竟教育是否能夠有效促進社會階級流動呢?是如功能論所言,只要接受教育憑藉著自己的努力便能促進社會階級流動?亦或傾向衝突論所述,教育成就無法獨立於家庭背景之外,文化資本、經濟資本才是王道?以下將從台灣目前階級流動現況來探討教育在階級流動上扮演的角色。
階級流動了嗎?
根據吳致謙(2008)針對教育、階級流通與社會福利研究顯示,若欲促使階級流動必須具備下列兩個條件:第一是縮短貧富差距的影響;第二則是讓家庭中小孩子受到的教育增加的影響,要使這兩個條件達到效果必須仰賴政策的協助,在政策協助下,透過這兩種效果會影響社會上面的階級流通。由此可見,若欲如功能論所言教育可促進社會階級流動,必須縮短貧富差距,以及增加教育效果,以下針對此兩部分來探討目前台灣階級現況。
誰能成為四百大富豪
《富比世雜誌》對全美富商進行調查,其結果顯示過去25年內,中產階級家庭所得僅增加18%,金字塔最頂端百分之一人口的所得卻增加了200%,此外,從四百大富豪排行榜中可以看到,約43%的人光靠繼承遺產就能進入富豪排行榜,而中產階級以下進入排行榜者卻不到三分之一(劉真如譯,2007)。呈上可知,富者越富的情況越來越明顯,想要躍進富豪排行榜晉升高社會階層,靠有錢的老爸比靠自己來的容易的多。
台灣邁向M型化社會
貧富差距趨於兩極化的狀態似乎也在台灣上演,根據行政院主計處「97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顯示,台灣最高20%家庭每戶可支配所得為183.5 萬元,而最低20%家庭每戶可支配所得卻僅有30.4 萬元,高低所得差距6.05 倍(參見表1),且高低所得差距逐年上升中,從80年的4.97倍,上升至97年的6.05倍,增加了1.18倍(參見表2)(行政院主計處,2009)。由此可見,不論經濟成長是上升或下降,社會不公平的問題都已出現,而且愈來愈嚴重,在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的狀態下,台灣也漸漸跟上全球化的潮流,逐漸驅向M型化社會,進入新貧時代。
表1 台灣97年家庭收入每戶可支配所得表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9)。九十七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台北:中國統計學社。
表2台灣97年高低家庭所得差距倍數表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9)。九十七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台北:中國統計學社。
貧富差距影響受高等教育機會
行政院主計處針對「高低所得家庭受高等教育比率」進行調查,調查顯示97年低所得家庭受高等教育比率為65.7%,而高所得家庭受高等教育人口則有79.6%,高低所得家庭受高等教育比率相差14%之多(參見表3)(行政院主計處,2009)。此外,根據台大駱明慶教授(2004)針對誰是台大生調查研究顯示,台大學生49.6%來自於中高白領階級家庭、 27.9% 來自公務人員家庭,而父親是勞工的只有6.9%、是農人的更只有 1.6%,低社會階級想要進入台灣大學如鳳毛麟角。
尤有甚者,在階級兩極化如此嚴峻的情勢下,十幾年來,學雜費指數的變動更毫不留情地從民國83年的62.4增加到民國98年的100.74,成長幅度遠高於同時期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動趨(參見圖1)(行政院主計處,2010)。綜上可知,貧富差距甚大的狀態下,貧窮人想要接受高等教育或進入第一學府的機會還是比富人低,加上學雜費指數無情的上揚,教育對窮人來說似乎已成為一種奢望。
表3 台灣歷年高低所得家庭受高等教育比率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9)。九十七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台北:中國統計學社。
圖1學雜費指數變動狀況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10)。消費指數月報。台北:中國統計學社。
貧窮人也要花大錢讓子女補習
根據主計處資料顯示,97年高所得家庭注入在教育研究費占其可支配所得4.58%;就連低所得家庭注入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政治大学.PPT
- 2004年下学期初一年级数学学科考试试卷.DOC
- 2006年湖北咸宁高二下学期月考.DOC
- 2008年专科微免题库-川北医学院.DOC
- 2008初中数学复习研讨会.PPT
- 2008年掘进专业精品创建规划实施意见-安全生产标准化.DOC
- 2009国庆60周年别了阅兵村!.PPT
- 2010年寒假告家长书-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DOC
- 2010年安全生产工作汇报-PPT宝藏.PPT
- 2010年徐汇区暑期教师培训计划-上海田林第二中学-徐汇教育.DOC
- 大型集团财务平台总体建设应用方案(240页).pptx
- 智慧交通中心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42页].pptx
- 制造业采购供应链及财务管控业务流程蓝图规划【 171】.pptx
-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全面).doc
-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04 温度、物态变化(第02期)(学生版).docx
-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10 简单机械(第02期)(学生版).docx
-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12 机械能及能量守恒定律(第02期)(学生版).docx
-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13 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第02期)(学生版).docx
-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14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02期)(教师版).pdf
-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14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02期)(学生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