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章土壤孔隙性和结构性.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土壤孔隙性和结构性.ppt

土壤的生态功能 植物生长基质 水资源供应及净化系统 土壤生物的栖息地 养分及有机废物的循环系统 工程基质 土壤生物及其栖息环境 通气的大孔隙 充满水的小孔隙 土壤粒子表面的水膜 土壤中温度、湿度变化幅度比地上部小 各种生物各得其所 土壤孔隙类型 非活性孔隙 毛管孔隙 通气孔隙 当量孔径(mm) 0.005 0.002-0.02 0.02 土壤水吸力(bar) 1.5 0.15-1.5 0.15 土壤水 吸附水 毛管水 重力水(空气) 生物类型 无 真菌的菌丝 细根、根毛、 细菌、根毛 原生动物 化学反应 还原 氧化 团粒状结构体 近球形的疏松多孔的土团,直径约为0.25-10 mm。团粒中直径20-250 mm的为微团粒(micro-aggregate),微团粒进一步团聚成大于250 mm的大团粒 (macro-aggregate) 团聚体与土壤性质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孔隙度为50%,其中通气孔隙可占一半,既能蓄水又能通气; 动物、微生物、植物根系各得其所; 既能保存养分,又能释放养分; 经过多次团聚,团粒间粘结力小,土壤的可塑性和粘着性减小,耕性好。 土壤团聚体形成因素相互作用 Six J. et al. A history of research on the link between (micro)aggregates, soil biota,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dynamics. Soil Tillage Research. 79 (2004) 7–31 有机胶结物质 对土壤团粒结构稳定起主要作用的是土壤有机质。 有机物质中”活性”有机物质、腐殖质、微生物对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和稳定的作用机理不同。 细菌分泌胞外多糖 细菌细胞壁表面分泌有胞外多糖,可起胶结作用。由粘土片层包围细菌群形成微团粒 真菌菌丝的机械缠绕作用 真菌对团粒结构稳定的作用至少一半源于其机械缠绕作用; 真菌分解有机质过程中合成或产生的物质的胶结作用; 死的菌丝仍保持一定强度,并且把土粒紧紧地粘结在一起,因此,即使菌丝死亡和断裂后仍然是团粒结构的中心 植物根系 草地土壤常常具有非常稳定的结构,这是因为土壤具有巨大的根量及与之相伴的微生物。根分泌物及脱落的表皮和死去的根毛可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和食物; 根可以通过穿插、挤压、吸收水分把土粒聚集在一起; 根被囊泡-丛枝真菌的侵染后形成菌根,根外菌丝与根共同对土壤粒子起机械缠绕作用。 土壤动物 对有机残体破碎、运输与土壤混合,影响有机残体的可降解性及微生物活性; 蚯蚓肠道粘液具有胶结作用;蚯蚓排泄物是有机-无机复合体。 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 土壤团粒结构的存在包括土壤团粒体形成和稳定两个过程。微团聚体内粒子靠胶结物质联结,微团粒结构间在真菌菌丝和植物根的缠绕作用下形成大团聚体 土壤团聚体与土壤有机质稳定 Six, J., Elliott, E.T., Paustian, K., 2000. Soil macroaggregate turnover and microaggregate formation: a mechanism for C sequestration under no-tillage agriculture.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32, 2099-2103. 团聚体形成先后次序 Oades, J.M., 1984.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Plant Soil 76, 319–337. Tisdall, J.M., Oades, J.M., 1982. Organic matter and water-stable aggregates in soils. J. Soil Sci. 62, 141–163. 胶结剂 Temporary binding agents: 植物根系、真菌菌丝 Transient binding agents: 微生物或植物多糖 Persistent binding agents: 腐殖质-高价金属离子复合体 、氧化物胶体、无定型铝硅酸盐胶体 与团聚体对应的土壤孔隙的等级 Elliott, E.T., Coleman, D.C., 1988. Let the soil work for us. Ecol. Bull. 39, 23–32. mirror image of the aggregate hierarchy, four hiera

文档评论(0)

shiyougui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