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技术资料专业分享
对联的地位和作用
对联的地位和作用 对联在民族文化中具有广泛的群众特色。在汉文字的历史长河中,对联作为一种精练、小巧的汉字民俗文艺,放射着无比璀璨的光彩。汉文化的精华,首先在于汉文字。中国的汉字,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但有深邃潜在的内在美,最重要的是它本身具有着东方文化的外观之美,无论是汉字之音,还是汉字之形,都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对联艺术的精工奇巧是这种艺术魅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关键所在。它具有体裁精练、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可俗可雅、使用方便等特点,深受人们所喜爱。千百年来,它成为人们以联会友和斗智赛艺的娱乐形式,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品类。千百年来,对联虽得到人们的厚爱,却在文坛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自古以来未曾登过大雅之堂,还被一些文坛权威以“雕虫小技、笔墨游戏”戏之。梁启超可算得上是联中高手。然而他却把对联称之为“苦痛中的小玩意儿”,还认为“楹联起自宋后,在骈俪文中原不过是附庸之附庸”,张之洞的弟子许同莘在为他的老师编《张文展公全集》增订本时,不惜将对联部分全部删去。像徐文长、郑板桥等骚人雅士,都在自编诗文集时将对联弃而不录。这无形中使历史上的许多好联销声匿迹、泥牛入海。在我国诸家洋洋大观的中国文学史专著中,散文、诗词等自不必说,连俗曲、谣谚均有论及,唯独不谈对联。在他们眼里,似乎对联不属于文学作品,也不属于文学形式之一。充其量不过是教学中老师考验学生们的炼句之辞,以及文人墨客们在会友、做客时的文字游戏而已。由于历代文人对此有严重的偏见,更没有论及对联艺术方面的专著传世,只有散见于古籍中的一些名联联话、集锦之类留存。例如:《玉堂巧对》([明]钱德苍编著),《秋海棠馆联话》([清]金涛编著),《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清]梁章钜编著),《楹联四话》([清]梁恭辰编著),《随园诗话》([清]袁枚编著),《带经堂诗话》([清]王渔洋编著),《石菊影庐笔谈》([清]谭嗣同编著)等。对联为什么不受历代文人的重视呢?大体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联字数少,而且只有上下两句,被认为不能写出惊世之作,同一题材倒不如写诗来得应手;二是历代皇帝多不予以重视,除了明太祖朱元璋以外,其余的皇帝只是偶尔涉猎或命下臣属对,以助雅兴,只当其精神快餐而已;三是由于在历代的科举考试中,对联几乎没有作为单独试题出现过。然而,这一集中显现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品类,从未失去其光彩照人的魅力,在千百年的冷嘲热讽中以坚强的生命力生存下来。这里应该提到的是,对联之所以能在漫长的历史中生存下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律诗中的对句的滋养。对仗是对联最起码的特征,而唐律诗的颔联、颈联都必须是很标准的对仗句。它们在相互营养、相互补充、相互裨补,以至对仗这一形式做为一种修饰手段辐射到小说、散文、杂文、论文等各种文体之中,特别是历史上的一些理论著述,例如《菜根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朱子家训》、《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都为对联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近代,原金陵大学的教授刘麟生对对联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在他的论著《中国骈文史》中用专章加以论述,认为对联是“骈文之支流余裔。”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史家程千帆在《关于对联》一文中指出,“(对联)本应该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但不知为什么,却被我们的文学史家们在一致同意下开除了。这恐怕也是文学界应当平反的错案之一。”白启寰先生对于对联的文学性也做了热情的肯定,他在《祝贺〈对联〉创刊一周年》的联语中写到: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由于文人们对对联的过分偏爱,渐渐地赢得了帝王们的青睐.如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朱元璋、朱棣、康熙、乾隆都有名联传世。请看李世民的春联: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朱元璋写的赠徐达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双全朱棣的即兴联: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君乐臣乐,求得永乐万年康熙写的西湖净慈寺联: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乾隆题七十岁自寿联: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孙曾予一人特别是明朝以后,由于皇帝垂青,崇尚对联蔚成时风,一发难收,随之康乾二帝的推崇,曾几何时楹坛高手如林,名联异彩纷呈,明清两代可以说是楹联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不管是天子丞相、文人墨客,还是平民百姓,都有经世之作,真可谓“家喻户晓,处处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时代赋予了对联新的生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对联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对联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品类,古往今来,人们从未间断过对对联的艺术探求。从开始只限于春联的尝试,到后来的各种行业联、文苑联等的创新,充分说明楹联有着极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ST-XG9000A消防应急广播设备调试使用说明书A.doc VIP
- 访谈美国医学生.doc VIP
- 13美丽中国我们的家第2课时 课件 2025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ppt
- 新疆天山群吉萨依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docx VIP
- 8.6《数学锯木头+爬楼梯问题》三年级上册.doc VIP
- 22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pptx VIP
- 消防鉴定考试承诺书下载.docx VIP
- 2025年06月英语四级真题及答案(共三套).pdf VIP
-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doc VIP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Units1-4学业中段复习.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