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的衰败.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思想的衰败

第七章 中国思想的衰败 --清代思想 引言:从“天下”到“万国” 中国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异域文明的交往并不频繁,但也不罕见。如天竺、康居、安息、大秦的商人及佛教徒进入中国;法显、玄奘访问印度求法;盛唐时各国商贾、使节、留学僧络绎不绝,鉴真东渡;马可?波罗、蒲寿庚等在中国担任官职;郑和下西洋;罗明坚、利玛窦进入中国传教,定居肇庆等。所有的这些交往对中国的思想界都没有造成根本性的冲击,特别是佛教进入中国,本是影响非常深远的事情,但最后,佛教还是没能征服中国,而是消弥于中国文化之中。 但是,这一次不同了。一是时代不同了,西方帝国已获得高度发展,积聚了雄厚的实力;二是方式不同了,佛教的传入是个人的行为,而列强的入侵是国家行为,有高度组织性及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 从中国发生的变化来看,先是思想上的缓慢接受;然后是军事上的失败,于是有洋务运动;再败于日本,于是有变法维新运动;变法失败而有辛亥革命;革命无果而有五四新运动运动;然后有共产党的创立,新中国的建立。 但到目前为止,旧思想体系虽崩溃,但新的思想体系并没完全确立,还处发展探索之中。 第一节 乾嘉朴学 一、朴学兴起前的思想界状况 1、晚明后期的思想多元化倾向 〔1〕官方的考试内容,社交场合的仪式性话语沿用是理学言辞。 〔2〕一部分士人越来越趋向超越和对自由心灵的追求。 〔3〕部分士人追求学术的经世致用。 〔4〕一些人迷恋于对生命永恒的哲学探索和药物实验。 〔5〕一部分保守士人则对当时的状况非常忧虑,坚决反对思想的多元化倾向,甚至要求建立孔教来抵制西洋之学。 2、明亡后的狭隘民族主义 〔1〕对明清巨变不能接受 民族感情限制思想的路径为: 文明、民族==国家==王朝(明) 于是,王朝的灭亡就等同于文明、民族的灭绝。对亡明表现出极度的哀痛。如屈大均《闾史自序》,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吕留良《四书讲义》,傅山的民族主义等都有明显表现。 〔2〕严“华夷”之分 吕留良说:“夷夏之防重于君臣之伦”。王夫之说:“戎狄者,欺之不为不信,杀之而不为不仁,夺之而不为不义。”“天下之大防二,中国、夷狄也,君子、小人也。”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中的漏洞受到了雍正的猛烈攻击(《大义觉迷录》)。 3、“政统”对“道统”的兼并 〔1〕重用或表彰所谓“理学名臣” 象熊履赐、李光地、朱彝尊、阎若璩等一批理学名称在清初都到了重用。 〔2〕用上谕、诏书、考试等形式,转手接过汉族文化传统,用更大的声音和更高的调门推介儒家及理学思想。如颁布《性理精义》、《朱自全书》,升紫阳为十二哲等。 〔3〕同时对士人中的另一些异端作杀一儆百的剖析,以确立权力对真理的占有。如公布《名教罪人》,贰臣钱名世就是其中之一。 二、朴学兴起时的思想界 1、国家权力再度垄断了真理,压缩了思想空间 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单一(公私、理欲、义利等),使得垄断真理成为极其容易的事。 在清代,国家权力对生活与思想的控制,就是公对私的压迫,这种压迫还并不仅在于法律与制度的严酷,更重要的是对生活与思想的压缩。这种压缩也并非只有文字狱反而常常是通过对属于“公”的真理话语的接手和垄断,仿佛剥茧抽丝一样,在不知不觉中使士人在看似真理的意识形态中,并不自觉却相当情愿地放弃自己本来应有的独立空间和批评立场。 所谓“以理杀人”就是在冠冕堂皇的政治、道德、人民的名义下,在看似高超的普世的绝对真理中,挤压着其它话语的存在空间。于是,在官方提供的,看似无限的思想空间中只有一种永远的绝对正确的思想,任何其它的思想话语都已经被剥夺了合法性与合理性。 整个社会被一套空洞、教条但又绝对高调的话语笼罩,人们无法逃逸在这种官方认可的语言外,甚至也无法置身于国家的体制外。 2、思想的一统,使政治生活和私人生活的脱节,引起话语分裂 一方面是集权主义借助真理的垄断权垄断真理话语;一方面个人生活不得不在另一种生活话语的秩序中寻找存在空间。于是社会中就存在三种话语: 公众社会中使用的“社会话语” 学术圈中使用的“学术话语” 家庭、友人间使用的“私人话语” 3、由于政治对异端的钳制,皇权对真理的垄断,造成士人对社会思想的失语,于是,他们的聪明才智转变为对古典文字的兴趣而成为“朴学”。 “开口便触忌讳,经过屡次的文字狱后,人人都有戒心。”“凡当主权者喜欢干涉人民思想时代,学者的聪明才力,只有全部用去注释古典。”--梁启超 4、思想内部的演化 〔1〕明末博识之风。“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一物不知,深以为耻。 〔2〕纠偏王学玄虚的心灵自觉,以知识弥补之。 〔3〕经典之学的批判力慢慢衰竭,而通过音韵训诂以及各种历史考证来研究经典的技术,则成了士人表达自己智慧和学养的一种形式。于是渐成风气,影响整个知识阶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