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下马塘镇施家村方解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的探讨.docVIP

本溪下马塘镇施家村方解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的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溪下马塘镇施家村方解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的探讨

本溪下马塘镇施家村方解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的探讨   关键词:方解石矿 赋矿地层 成矿特征 找矿方向 辽宁本溪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2-095-02   该区方解石矿位于本溪县草河掌镇套峪村西沟-本溪市南芬区下马塘镇施家村常家岭沟;区内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I)胶辽台隆(I1)太子河—浑江台陷(I12)辽阳-本溪凹陷(I12-1)本溪台向斜虎皮峪背斜北翼下马塘褶断带。本区所在的区域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层发育较齐全,岩浆活动较频繁。该区的方解石矿床是一个较大型的添料用原料矿矿床,矿石质量好,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因此,对该区方解石矿的研究对寻找同类矿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矿区地质概况   1.1地层与赋矿层位   本溪下马塘镇施家村——草河掌镇套峪村(西沟)方解石矿床,产于早古生界寒武系中统(∈2)张夏组(∈2z)地层中。古生界中寒武系地层由下而上分别毛庄组、徐庄组(∈2x)和张夏组(∈2z),主要分布在矿区及矿区的东部和北部,它们之间为整合接触,徐庄组与下覆地层为整合关系。矿床的顶板地层为寒武系上统崮山组(∈2)底部灰色、暗灰色薄层状黑云母角岩结晶灰岩,岩石构造为层带状、条带状、条纹状,局部竹叶状泥质结晶灰岩、泥质粉砂岩或砂质页岩层;底板地层为中统徐庄组(∈2x)中厚层结晶灰岩,细晶大理岩,下部砂质页岩,夹结晶灰岩,厚126.8-158.5米。以及毛庄组(∈2m)暗灰、暗色中层、中薄层云母页岩,暗灰色、中薄层页岩夹薄层粉砂岩、砂岩和透镜状泥灰岩、结晶灰岩,厚30.7-123.2米。张夏组主要岩性为上部灰色中厚层鲕状灰岩(大理岩),中部灰色、灰白色、白色厚层灰岩、鲕状灰岩(大理岩),下部灰色、灰白色灰岩(大理岩)。厚183.6-556.5米。   1.2 岩浆岩   矿区南部西部有花岗岩分布,在20号勘探线南150米见到方解石矿与花岗岩层直接接触。显然,方解石矿与滚马岭花岗岩超单元的侵位直接相关。张夏组纯灰岩在花岗岩侵位时提供的热能影响下,在向形构造核部相对较封闭环境中的有利于方解石重结晶而成矿。   关于地表花岗岩直接与中寒武统大理岩接触处,可能是断层构造原因,也可能是花岗岩就位当时距地表深度大于5公里,不利于接触交代作用的进行,不能形成矽卡岩。只利于重结晶作用,形成粗粒方解石大理岩(方解石矿)。然而ZK20-1底部岩芯薄片见到透闪石化方解石大理岩,并含少量金云母,有迹象表明深部可能存在矽卡岩。   矿区内还有SN向和NW向的中酸性和酸性脉岩,与成矿作用无关,只是不同程度的起着破坏矿层的连续性及影响少量矿石品质的不良作用。在化学成上有所变化:硅化-绢母化、黄铁矿化等,使矿石硅、铝、铁增高,在矿物成分上偶见到绢云母、石英、绿帘石、黄铁矿等。   1.3 构造   本区所在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太子河-浑江台陷与营口-宽甸台拱的交接部位,早前寒武纪的鞍山期和吕梁期的构造为本区的基本构造格架。EW向-NWW向的背形构造、向形构造,EW向的韧性剪切带、滑脱带及NNE、SN、NE向的脆性断裂带是区内的线性构造特征。   1.3.1褶皱构造   1.3.2断裂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发育于测区南部,以北西向断裂为主。   F1 断裂走向310?埃阆虮倍憬?5??70?埃箍导易榈夭阒苯佑胫泻湎嫡畔淖榈夭憬哟ァ?   F2断裂是本区最南侧的北西向断裂,走向北西310?啊8枚狭咽鼓戏易榈夭愫涂导易榈夭阒苯咏哟ァ?   F3断裂为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具有走滑断裂的性质,断裂两侧的地层有很明显的错动和位移现象。   F4断裂是测区最北部的断裂构造,走向300?埃囟狭芽杉谢桶哐衣龅嚷鲅页逄睢?   F5构造,为层间逆冲构造。逆冲作用使地层重复,使张夏组含矿层位逆冲到凤山组地层之上。   1.4 热力变质岩石   区内热力变质岩石发育,对于寒武系产矿地层来说,是透入性的,所有泥质岩石普遍角岩化,所有碳酸盐岩石都大理岩化。重结作用改造了原岩的组构,层理更清晰,岩性更坚硬。泥晶结构变为细晶粗晶结构,鲕消失;化石难见到;泥岩角岩化,板岩化;碳酸盐岩石大理岩化岩石颜色暗化或白化、淡化。优质方解石矿矿石就是中厚层、厚层、巨厚层纯灰岩热力变质作用产物——纯白色块状粗粒方解石大理岩。次级的是浅灰白色块状粗粒方解石大理岩。大理岩的颜色和方解石粒度粗细是区分矿与非矿,优劣分级的宏观首要标志。根据矿体特征该区方解石矿矿床是沉积热力变质成因。   2矿体(层)地质特征   2.1 矿体(层)特征   本矿床矿体(层)呈似层状,矿层发育于寒武纪中统张夏组地层中,出露于向斜的两翼和转折端部位,呈“C”形状展。由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