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ULTURAL HERITAGE 文化遗产
●藏族大型叙事性群众锅庄舞蹈-博巴森根
嘉绒藏族锅庄“博巴森根”的屯兵文化
文 ︱何洋托美次仁 张建国 张瀚宇
“博巴森根”锅庄舞是纪念嘉绒地区的藏族屯兵在鸦片战争期间赴东南沿海抗击英军的英勇事迹,而创作的大型叙事性群众
锅庄舞,距今已流传了一百多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巴森根”,该锅庄巧妙地运用了歌舞的形式,再现了当地的
藏族屯兵在百余年前的行军与战斗场景,并融入叙事性的演唱,诠释了歌舞背后所蕴涵的屯兵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研究该锅庄
舞,不仅可以了解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与人文精神,也可从舞蹈人类学的角度观察到屯兵制对当地历史发展、生产劳作、精神审美
等诸多方面的深远影响,极具研究价值。
文化月刊 66
CULTURAL HERITAGE
●“博巴森根”舞蹈的特色动作“扭”
“博巴森根”在当地的藏语中读作 :ber ba sen gei。 产,2008 年经国务院批准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
其汉语大意为:狮子般勇猛的藏人。该锅庄运用嘉绒藏族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屯地区”流行的“四土锅庄”舞蹈为表现手段,巧妙
地融入叙事性的演唱,再现并讴歌了当地的藏族屯兵在 “博巴森根”的生存环境与屯兵制历史
鸦片战争期间响应清政府的号召,赴广东与浙江抗击英 “博巴森根”锅庄舞是生活在四川省阿坝州理县甘堡
军保家卫国的英勇战斗事迹。作为嘉绒藏族锅庄舞蹈的 藏寨的嘉绒藏族所独创独有的大型叙事性群众锅庄舞蹈。
“博巴森根”,2007 年成功申报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嘉绒”是藏语“xia er jia er mo cha wa rong”的音译
67 文化月刊
CULTURAL HERITAGE
CULTURAL HERITAGE 文化遗产
番厅志》记载:乾隆十七年,杂谷土司苍旺率领人马袭
击 劫掠了棱 磨、 卓克 基两地 土司的部众, 并“ 利制枪
炮, 谋为不 法”, 四川总督策楞 派四川提 督 岳 钟 琪 率
兵进剿,苍旺战败被杀。从此以后,理番县(今 理县)
杂谷脑土司苍旺原辖的地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将其中五
分之三的百姓设为五屯,即杂谷屯、甘堡屯、上孟屯、
下孟屯、九子屯,并将原有的土司制改为屯兵制,所以该
地区也被称为“五屯地区”。“屯兵”意为聚集军队。屯
兵制最早的记载与实施在汉朝,是指把军队常驻在某个
●藏族屯兵 地区,有战即兵,无战为农。甘堡地区在实行屯兵制后,
简称,汉语大意为 :藏区东部女王统治的温暖农区。关 多次响应清政府的调遣,远征出战。曾征战准噶尔、廓
于“嘉绒”这一称谓的由来,在学术界争论颇多。从民国 尔喀,也曾跨越海峡,抵达台湾,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
初年到 1953 年前的文献都将嘉绒地区的民族称为“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