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培养杰出人才的成功经验.PDF

西南联大培养杰出人才的成功经验.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南联大培养杰出人才的成功经验

·70 ·  西南联大培养杰出人才的成功经验 王 荣 德 【摘 要】 西南联大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其成功的经验主要有: 校长开明、 教授治校的办学方针; 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思想; 大师云集、甘于奉献的育人环境; 不拘 一格、选拨人才的宽广视野; 严格要求、主张“通才”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西南联大 人才培养 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 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于 1938 年在昆明联合成立的西南联 合大学, 由于在异常艰苦的 9 年时间里培养出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大批杰出人才 而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对西南联大研究了十年之久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史 学教授约翰 ·依色雷尔说: “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所大学, 在最艰苦的条件 下, 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方式, 培养了最优秀的人才, 最值得人们研究。”据统计, 从 1938 年 至 1946 年, 先后在西南联大就读的学生约 8000 人, 毕业生约 3800 人。在他们中间, 有 1000 多人先后成为国内外诸多领域知名度颇高的院士、高级教授和研究人员、高级工程师、高级 记者和编辑、诗人、作家、总经理、高级法官和政府高级官员。在西南联大一些院系的毕业生 中, 有接近半数甚至超过半数的人在其后来的工作领域内有突出的贡献和很高的知名度。截 止到 1996 年 6 月, 西南联大的学生中有 80 人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有 6 人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另外, 有 5 名西南联大的毕业生后来成为美国文理科学院 院士和美国工程师学院院士。面对西南联大取得的这些辉煌成就, 人们不禁要问: 西南联大 在师生栖身茅屋, 食不果腹, 有时还要躲避 日寇飞机轰炸的战争环境下, 为什么能培养出众 多杰出的人才? 从人才学、教育学的角度来审视, 其成功的经验主要有: 1. 校长开明、教授治校的办学方针。 一流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需要杰出校长以其渊博的学识、卓越的才能、正确的教育思想 和实践开创学校的今天和未来。联大校长梅贻琦既是著名的学者, 又是杰出的教育家。他把 北大、清华、南开 3 校之优良传统熔于一炉, 努力倡导爱国、民主、科学、奋斗的精神。他深知, 只有依靠广大教师, 民主办学, 才能办出水平和特色。在他的领导下, 联大建立了教授治校、 民主决策的制度。凡是学校发展的大政方针、各项重大决策和涉及全校师生员工利益的重大 举措, 都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 特别是广大教师意见, 通过教授会或校务委员会讨论决定, 并在由教授和高级职员组成的各种专门委员会领导下, 制定计划, 督促指导各有关部门落实 办理。加强科学民主管理, 有利于学校方针、决策的正确制定, 是学校政令“言必信, 行必果” 王荣德 湖州师范学院数学系总支书记、副教授 收稿 日期: 200 1 年 3 月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南联大培养杰出人才的成功经验 ·7 1 · 的有力保证, 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也是创建一流大学、提高办学效 益、促进学校发展、培养杰出人才的重要保证。 2. 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思想。 组成联大的清华、南开两校一贯坚持学术自由, 北大更是如此。早期, 北大校长蔡元培曾 反复强调说: “我对于各家学说, 依各国大学之通例, 循思想自由之原则, 兼容并包。无论何种 党派, 苟言之成理, 持之有故, 尚不达 自然淘汰之命运, 即使彼此相反, 也听他们 自由发展。” 联大组成后, 在梅贻琦的领导下, 上述办学思想得到坚持和发展。 这种自由思想反映在教学上是很明显的。学校鼓励不同学派观点的教师开设课程, 在课 堂上各抒己见, 将 自己的观点新知应用于教学之中。陈寅恪公开宣布“前人讲过的我不讲, 近 人讲的, 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 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他说到做到, 每节课都可让学生 获得新的知识。很多课程, 同一门课程常常有两位教师讲课, 学生们可以听到不同观点的讲 (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