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生物滴滤塔 (1)滴滤塔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如图10-18所示。VOCs气体由塔底进人,在流动过程中与已接种挂膜的生物滤料接触而被净化,净化后的气体由塔顶排出。滴滤塔集废气的吸收与液相再生于一体,塔内增设了附着微生物的填料,为微生物的生长、有机物的降解提供了条件。启动初期,在循环液中接种了经被试机物驯化的微生物菌种,从塔顶喷淋而下,与进入滤塔的VOCs同向流动,微生物利用溶解于液相中的有机物质,进行代谢繁殖,并附着于填料表面,形成微生物膜,完成生物挂膜过程。气相主体的有机物和氧气经过传输进入微生物膜,被微生物利用,代谢产物再经过扩散作用进人气相主体后外排。 微生物膜是包含细菌及其他生物群落的粘质膜,由好氧区、厌氧区两部分组成,其厚度、生物量是由有机物负荷决定的,一般为0.5~2.0 mm,增加有机物的负荷,膜的厚度能增长到一个较大的有效厚度,该厚度又与液气比、填料类型、有机物类型、空塔气速、温度及微生物的性质等因素有关。此外,当生物膜较厚时,有机物在未达到整个膜厚时就已消耗掉,导致厌氧区的细菌往往处于内源呼吸状态,内源呼吸的细菌在滤料表面的附着能力较差,使生物膜在滤料上脱离,而在脱离原处又生长出新的生物膜,完成了膜的代谢,使微生物对有机物的代谢能连续稳定地进行。 (2)滴滤塔生物降解模型:生物滴滤塔模型见图10-19。水膜沿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向下流动。水膜厚β,生物膜厚L。水膜在Z=0处的底物浓度为ci,它是与气相浓度cg相平衡的液相浓度,ci=Khcg,其中Kh为气相与液/固相的浓度平衡常数。在流动过程中,向生物膜传递的底物通量为N.因此,在水膜和生物膜中都存在底物浓度‘的梯度。由底物浓度分布曲线可以看出,底物浓度随高度Z的增加而减少,在水膜与生物膜交界面处的底物浓度c*也是随高度变化的,它所对应的通量为N*。出口处(Z=H),底物浓度为ce。 3.生物过滤塔(附着生长系统) (l)过滤塔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工作原理:生物过滤塔降解VOCs工艺流程及降解模型分别见图10-20和图10-21. VOCs气体由塔顶进入过滤塔,在流动过程中与已接种挂膜的生物滤料接触而被净化,净化后的气体由塔底排出。定期在塔顶喷淋营养液,为滤料微生物提供养分、水分并调整pH值,营养液呈非连续相,其流向与气体流向相同事实上,在过滤塔内,水只是滞留在生物膜表面和内层中,用于生物生长和自身代谢,而非VOCs溶剂,没有形成贯穿于整个滤料塔层的连续流动相,滤料中的水、含水微生物膜及含生物膜的滤料介质可视为单一相,称之为液/固相。因此,在建立模型过程中,滤塔的相构成视为两相,即含有VOCs的气相主体和由水、含水微生物膜及含生物膜的滤料介质组成的液/固相。VOCs通过扩散效应、平流效应以及气相、液/固相的传递而被吸附到液/固相中,传递到液Z固相中的VOCs通过微生物降解生成CO2, H2O和生物机体,生成的CO2再通过液/固相与气相主体之间的传递,进人气相主体,并通过气相主体外排.从而穿成了VOCS降解讨程。 (2)过滤塔类型:最初的生物过滤塔采用土壤为过滤介质,随后采用含微生物量较高的堆肥等为滤料。近年来,又开发诸如活性炭等新型介质作为滤塔滤料。生物过滤塔设计参数参见表10-18. 生物过滤塔易于操作,而且滤料(特别是新型滤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能高的特性,可大大减缓有机负荷变化而引起的降解效果的波动。同时,还可使微生物胞外酶、有机物在滤料和生物膜界面处浓缩,进而提高生化反应速度,使污染物得到最大程度的净化。目前较为常用的生物过滤工艺有土壤法和堆肥法。 A:土壤法: 它是以土壤中的胶状颗粒作为滤料,利用其吸附性能和土壤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污染物去除的生物过滤工艺。研究表明,该法因其较好的通气性和适度的通水与持水能力以及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系统,能有效地去除丙烷、丁烷等烷烃类化合物,对酸及乙醇等生物易降解物质的净化效果更好。该法具有设备简单、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等优点,但由于占地面积大,开放式的场地因大雨和低温而使其通气性降低,生物活性差,从而降低了处理效果等因素,制约了该法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B:堆肥法 该法是继土壤法后,开发的另一种相对成熟的生物过滤工艺,与土壤法相似,它利用泥炭、堆肥、木屑等为滤料,经熟化后形成一种有利于气体通过的堆肥层,更适宜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由于堆肥中的微生物含量、种类大大高于土壤法,因此在去除相同负荷有机污染物时,可大大缩短停留时间,减少占地面积,克服了土壤法占地面积大的缺点。 三、生物法工艺性能比较及其应用前景 Three 、compare of biologica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