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说课稿.docVIP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说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这一单元以爱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多种艺术形式了解了木兰的形象,对本文比较感兴趣;语言较浅显,阅读起来没有多少困难。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标对初中古诗文的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词句知识。通过诵读、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目标如下: 1.了解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词句意思,积累文言词汇、背诵诗歌。 2.从木兰的形象中感悟学习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的美德。 3.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也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木兰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五、教学方法 1、教法与学法 经典诗文的丰富内涵和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使我们在教学中既要落实“言”的知识,又要关注“文”的品味。如何做到“言文”并重,我采用了自主阅读法、诵读法、复述、品味法、质疑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2、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1、借助课下工具书读不准的字词;2、了解乐府、乐府诗和木兰诗的相关内容。课前预习既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又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能熟练运用字典词典,能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要求。 七、教学过程  (一)视频歌曲:谁说女子不如男,创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反复阅读,读通读顺课文。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强调“……”等字的读音。虽然进入初中,但字词的积累是不可少的,知识的积累是提高能力的基础。 2.指读,师生共评读准文章的停顿。 特别强调:“……”等易误读句子的停顿。文言语句是以意义为单位停顿的,读准了停顿,文章也就理解了一半。 3.师范读。给学生提供正确朗读的典范。 (三)自学课文,积累词语,读通文意,梳理情节。 1、让学生对照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积累词汇,理解文意。本文注释详尽,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凭借课下注释读懂文意,实在读不懂的小组合作或请教师协助解决。 教师大屏出示重点词句的理解,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这一环节,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担当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这体现了新课标中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牢固掌握“言”,为下一步深入理解“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情节:本文字的木兰女扮男妆代父从军故事。围绕中心内容,叙述了木兰哪些经历? (提示: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决定从军、踏上征程、沙场征战、荣归故里。) 3.抓住情节变化,借助词的理解,复述课文。在复述过程中,教师及时修正学生不准确的理解。 (四)仔细阅读,品味语言,理解表现和理想内容。 文章言简意丰,在一字一句中透出丰富的人、事、情、理,让学生用找出表现力强的语句,反复阅读,加以分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品味语言。有疑问也可以柡注。 1.教师示例:东市……用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方法,抓住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木兰征前紧张的准备。 2.学生自评。(深入理解;品味语言、理解内容的方法;课堂上要让学生动动笔,克服浮躁的现像。)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教师点评答疑:如最后的赞词、激励唤醒;梳理学生零散的理解、副板书) 4.全班齐诵,感受语言。 5.争取当堂背诵。 (五)理解木兰形象。 一千多年过去了,木兰的故事人们仍然在传颂,木兰的形象仍然活在戏曲、影视等各种艺术形式当中,近年来迪拍成了动画片,题目就叫《花木兰》,说说千百年来,木兰这一形象为什么得到人们的喜爱? 理解木兰的形象及其意义。 (六)拓展延伸 搜集身边花木兰的故事 语文的实践性;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