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中考语文专题六 古诗词赏析课件.ppt

2018年江西中考语文专题六 古诗词赏析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江西中考语文专题六 古诗词赏析课件.ppt

知识点六 表现手法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借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来抒发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这种手法的特点是景中蕴情,景为情设。 1.借景抒情 2.情景交融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中,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了诗人无尽的惜别和思念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这种手法的特点是景中含情,情中有景。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表面上赞美石灰的坚韧品性,如果联想到于谦清正为官、不畏强暴、勇于牺牲的一生,便会感到这石灰实则象征着诗 人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诗人正是托石灰这种物来言自己的高尚情操。这种手法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内涵深广。 3.托物言志 4.虚实结合 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便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诗人病卧孤村,雨夜听窗外风吹雨打是实写,深夜梦见铁马冰河,为国奋战疆场是虚写。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把诗人忧国忧民、渴望收复河山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手法的特点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使中心更加鲜明。 知识点七 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反语、双关。这些修辞手法在表达情意中的作用各有千秋:比喻能使诗词中的情或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拟人能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夸张能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借代能使诗词更得体,或更含蓄;等等。 .. .. .. .. .. .. .. .. .. .. .. 专题六 古诗词赏析 知识点一 内容理解 1.推敲诗题,知人论世 有些诗歌,推敲其题目就可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或者思想情感,所以我们在解答问题时,千万不能对题目置之不顾草率行事。 “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而写作的。 2.留意注释,巧用形式 有些诗歌鉴赏题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往往将诗词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了注释。 注释的形式有介绍作者的,有注解词语的,也有介绍写作背景的,我们在疏通翻译时切不可等闲视之。理解疏通诗意时,有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诗歌形式表达上的特点,一般来说,对于格律诗,尤其是写景抒情类的,有这样的规律:律诗前两联侧重于叙事写景,后两联侧重于议论抒情,揭示主题;绝句则是前两句叙事 写景,后两句议论抒情。 3.明确类型,整体把握 依据题材的不同,可以把诗歌分为山水田园诗、羁旅诗、咏物诗、边塞诗、送别诗、怀古诗、咏史诗等。这些类别的诗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各有侧重。如山水田园诗多表现作者对自然山水、田园风光的喜爱,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渴望等;羁旅诗则表现旅途的艰辛、孤独寂寞的情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自由生活的向往等。明确诗歌的类别,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整体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当然,我们在答题时不能生搬硬套,应该是不同内容,区别对待。既要抓住它们共性的东西,也要注意每首诗歌自身的内容特点。 知识点二 情感把握 1.结合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方面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这是诗词产生的土壤。如杜甫的《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是现实主义作家,必然会借其诗反映“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揭露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另一方面“背景”也指诗人多变的人生经历,诗人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个人荣辱融入到自己的诗作之中。如李煜、李清照的词作,便写尽了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正是诗人只身流落金华,又见丈夫赵明诚的遗著《金石录》,睹物思人而发出的无限感慨。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 大多数诗词中往往都会有一个字或一个词成为诗词的核心,成为解读诗词主旨的钥匙。这个字或这个词便是诗词的“诗眼”或“词眼”。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这些“诗眼”“词眼”,也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二字领起全篇,根据这个“词眼”,词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便不言自明了。反过来,如果我们能把握住诗词的情感,就容易找准其“诗眼”或“词眼”了。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诗人内心情思与外在生活景象的统一。古诗中,诗人常常赋予一些意象以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说,对同一事物,人们往往有着相近的审美情趣。比如,月代表离愁别绪、思念,杨柳表达惜别,鸿雁象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